『軍事佔領下的台灣』之歷史片斷記事

本文發表於 2016 年 11 月 07 日 12:22

1646791_n

去年台灣教授協會舉辦『軍事佔領下的台灣』學術研討會,這『軍事佔領下的台灣』之歷史研究,是很龐大的工作,需要很多人投入。

28332_n

雲程兄的這篇,已刊登自由廣場,本文予以全文轉貼,目的是提供研究資訊。

雲程的雙魚鏡>>重建台灣兵歷史

蔡總統到高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持日治與國府來台初期,被徵召到東南亞或中國參與戰事台灣兵的秋祭典禮。她表達「台灣兵的故事在台灣社會之中消失了。…我們要…迎接他們成為我們的歷史,迎接他們成為台灣人記憶的一部分。」說得好!

那是個敵友瞬間翻盤的混亂時代—「國共抗日」變成「漢和反共」;連台灣人都以為可在一夕間「從戰敗變戰勝」。

為鞏固地盤,第二戰區受降官閻錫山以「平安遣送日本平民與軍隊回國」為條件,逼迫日本第一軍澄田四郎中將率日軍對抗共產黨、維持治安,還命令已繳械的日軍在張家口對抗南下的蘇聯軍。[1] 閻錫山甚至利用山西的豐厚條件,企圖與岡村寧次上將創建獨立國。[2] 後來,近六千日本軍人以個人名義組成「合謀社」訓練閻錫山部隊,並組成志願軍加入閻的戰鬥序列。[3] 閻錫山反而賴帳扣留志願軍,殘存者遭共軍俘虜。[4] 澄田本人則到1949年被美軍營救回國。[5]

另方面,蔣介石也留用日軍土居明夫中將、辻政信上校等參謀;連回日的辰巳榮一中將,也必須繼續替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打工。[6] 蔣介石的行動還包括:積極提倡「東亞聯盟」、與日本蒙古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創立白團(郝柏村為班長)、串連美日中「國際反共同盟軍」;岡村則受命在日本募集「義勇軍」打國共內戰、救同袍等。這些行動都要伴隨巨大金錢,但喊窮的國民黨政權,卻能毫不眨眼。在那時代,國民黨為白團,隨便一出手就是大手筆的1200萬美元,遑論其他。[7]

當時,日軍想救出同袍、蔣介石要反攻大陸,美蘇兩強對抗等因素全部攪在一鍋煮;一些美國政府機構、盟軍總部G-2部門在其間當然扮演整合的角色。岡村等人在南京戰犯法庭獲判無罪宣告,其來有自。1949年4月,蔣介石決議由岡村寧次、辻政信等,負責將日本飛行員送到台灣,駕駛美國運輸機送日軍義勇軍到中國,與殘留在中國的日本兵會合打共匪,規模至少是5萬。[8] 這裡面有多少是日語流利、身分還是日本國籍的「台灣兵」?他們是隱身歷史幕後的「傭兵」嗎?釐清了這複雜、不可說的背景,戰後台灣兵才有機會「成為台灣人記憶的一部分」。

要重建消失的記憶,先決條件是正確理解歷史,工程可一點都不輕鬆。

[1] 中日文化經濟協會編,《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處理日本投降文件彙編(上)》,1969,p.49, p.63。
[2] 有馬哲夫、《1949年の大東亜共栄圏: 自主防衛への終わらざる戦い》、新潮社、2014、pp.14-18
[3] 有馬哲夫、op.cit、p.30
[4] 有馬哲夫、op.cit、p.104
[5] 有馬哲夫、op.cit、p.31
[6] 有馬哲夫、op.cit、pp.45-47
[7] 有馬哲夫、op.cit、p.133
[8] 有馬哲夫、《大本営参謀は戦後何と戦ったのか (新潮新書)》、新潮社、2010、p.49, p.63

20161107自由廣場》漢和反共 國民黨不敢教的戰爭與和平

1 回應 針對 “『軍事佔領下的台灣』之歷史片斷記事”

  1. 軍事占領台灣1950紀錄片 寫道:

    1950紀錄片

    https://www.facebook.com/mirugu1130/posts/3541296545899261?__xts__%5B0%5D=68.ARBDeNxFiwl0NcyV-KNofWwf0H2gR4sKayLldU9ovkfuLOVbXTYf-uF2rc6lIDzxkOh2lTLE5GK4b7BwxUax-0QMwc9PE-2XW8VEJxr7PL3WPDS8zui5VoxyDV3IRwALW3FEAPH0zyf7vbEQCoV6pmmdp5h3_IC5Y4Kd7kuf8oz7eNjVkEu5NcpMeSkxaZ4bHdlKoshDPb0LJ5wQOT_9OPuP6ma7Uvrutnml1KCbSCrO6ftQXwJwI9dTNbGYaZpwg7D1_TABYK0IeZ_wgeZ9yBZCQFHSd7tmdS6WmUtQLGdGQ1wpBsEOy3YN1dm95IgbeodHPQ8_TJ3tKEAuxz0rK3GsVxF5PwLfhG1V2js&__tn__=-R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近況紹介
  • 巧克力的誘惑
  • 杜祖健博士榮獲日本天皇旭日中綬章
  • UN for Taiwan
  • 台北高等學校創立90周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