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莊憲正結構技師—從台灣技術史的角度看

本文發表於 2015 年 05 月 25 日 10:32

5220021

上禮拜俊次回台,約在三大建築師事務所見面,見面前2人先與森藤吃飯,在長榮酒店見面,太久沒見面的同學,就談起不少的事,都是同學的近況,有幾個不喜歡現在見面。像犯錯不安的小孩問:最近沒有憲正的消息,他們說已往生,有一本紀念冊。終於拿到紀念冊。

005

寫真說明:版主熟悉的憲正。

憲正1942年出生於學甲鎮。伯伯畢業於明治大學、伯母畢業於台南第二高女,有這樣好的學歷,在戰後並未在公部門服務,憲正的舅舅郭榮桔博士(黑名單人士,LAENNEC胎盤素於1957年在日本九州島久留米大學醫學部研發出來的醫藥產品)就可以知道,戰後的實況是什麼。

0006

寫真說明:南一中4豪傑,俊次、中原、憲正與榮一。

有幸與憲正同學,大學3年與他同租住南一中校門口的房子,他教我打軟式網球、聽古典西洋歌曲、看電影。他有一優點,不會開夜車,讀書按部就班,及時交作業。視他為哥哥。教我打軟式網球中,傳承運動員精神,對手強要奮戰,對手弱不可讓對手太難看。他讓我知道大學生活要鍛鍊身體,有休閒活動。

大三暑假,在台糖新營總廠實習,過2個月。新營的糖業鐵道可以坐到學甲,我就搭乘糖業鐵道5分車前往學甲,接受莊伯伯與伯母的豐盛午餐招待。內山人感受到海口人的慷慨與熱情。

 

有一次,他談到人最小時之記憶,他說:母親抱,他玩媽媽胸前項鍊。至於我,卻說不出口。1947年3月某日,我與弟弟被從睡夢中挖起,要去迎接被捕去烤問的媽。後來知道,蔣經國為228來台,這是對待他在莫斯科的同學。

006

寫真說明:上:茂雄、榮一

下:勇男、憲正、秋榮、達民、版主(在內湖工兵學校)10006

寫真說明:榮一、中原、許茂雄老師、□□、憲正、□□。

成功大學建築系結構組畢業後,憲正通過建築師考試,去美國阿肯色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974年進入東昇建築師事務所成為合夥人。

1974年由四位有志於建築結構的工程師 : 許茂雄、莊憲正、王正雄與謝家慶創辦,公司創辦時取名為「巨鼎工程顧問公司」。

1984年「巨鼎」與甘錫瀅先生主持的「長輝結構技師事務所」合併,並易名為「永峻工程顧問公司」,1986年另邀請陳光宏先生加入,使公司之合夥人成為六人;1991年邀請公司資深員工與優秀的結構工程師入股,並改名為「永峻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為因應日益增加的國際合作業務,自美國延攬在加州執業十年的謝紹松先生回國加入陣容。

他在永峻當董事長時,領導團隊台北101從事結構工程設計,主體工程於1999年7月開工。2003年7月1日進行上樑儀式, 10月17日完成塔尖定位正式封頂, 2003年11月14日「TAIPEI 101 MALL」開幕;主體塔樓在2004年12月31日正式啟用;89樓室內觀景台在2005年1月19日試營運,91樓戶外觀景台也在同年9月16日首度開放。

為解決地震、高空強風及颱風吹拂等造成的搖晃,在87至92樓掛置一個重達661公噸、直徑5.5公尺的調諧質塊阻尼器,利用巨大鋼球的擺動來減緩建築物的晃動幅度。是全世界唯一開放遊客觀賞的巨型阻尼器,目前全球最大的阻尼器,是地震帶最高建築物。

台北101的完工,讓台灣在工程技術史及結構工程設計,都是突破性的里程碑。

522002

52201

寫真說明:2012年12月從永峻退休,夫妻參加歡送典禮及他的留言。

憲正2012年12月從永峻退休,2013年生病,2014年4月22日往生(農曆3月23日媽祖生),5月8日喪禮。

點選意大利男高音Andrea Bocelli的besame mucho,讓你在天上欣賞。

Besame, besame mucho,
Como si fuera esta noche la ultima vez.

Besame, besame mucho,
Que tengo miedo perderte, perderte despues.
Quiero mirarme en tus ojos,
Tenerte muy cerca, verte junto a mi.
Piensa que tal vez mañana
Yo ya estare lejos,
Muy lejos de aqui.
Besame, besame mucho,
Como si fuera esta noche la ultima vez.
Besame, besame mucho,
Que tengo miedo perderte, perderte despues

安息吧!同學
………………………………………………………………..
最近20年玩技術史,對於史料與資料庫很熟悉,將憲正的名字丟進去檢索,竟然只有一筆是建築師合格名單,沒有其他消息。這充分顯示同學行事低調,及不在媒體露面的本性,而且,網路世界的時代,竟然查不到相關資料。本blog基於台灣技術史,讓網友最少能簡單看到同學的簡單足跡。也讓想研究的朋友,有一起點。

 

寫了好幾天,一直沒法順利完成,如果版主的文字有錯誤,煩請指正。又由於想讓想研究的朋友,能夠看到史料性的文字,在此轉載紀念冊的文章:(標題太長,簡化版)

  1. 子女的回憶『我們的父親』
  2. 前總經理王正雄的『序言』
  3. 董事長謝紹松的『緬懷公司永遠的大家長』
  4. 總工程師甘錫瀠的『結構大師』

 

感謝康宗仁工程師送我紀念冊,讓我能完成回憶文。康工程師在中興工程顧問服務,我們常有來往,目前已退休,是憲正的妹婿。

9 回應 針對 “懷念莊憲正結構技師—從台灣技術史的角度看”

  1. 台灣技術史之一頁---結構工程技師 寫道:

    台灣技術史之一頁—結構工程技師

    在憲正之前,已經有一個台灣人是「巨塔の男」,除非超出他的紀錄。否則無法被寫入技術史。
    郭茂林台北工業學校(戰後台北工專、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1940畢業,在學期間成績表現突出,當時的老師千千岩助太郎(曾任科主任、校長),認為郭茂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郭茂林畢業後,安排推薦郭茂林到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科擔任東大的助手(助教)。
    台北羅斯福路台電大樓,就是邀請旅日郭茂林先生,返回祖國輸入高層建築技術。郭茂林先生在1970年代,在日本有「巨塔の男」的稱譽,1970年代東京不少高層建築是出自郭茂林先生。

    1960年代,讀大學時,還沒有結構技師這樣的名稱,一般都是自己設計,自己作結構工程設計,雖然成大首開「結構組」,但也只能考建築師。結構技師是在1978年舉辦「結構技師考試」,才開始出現。

    有史料能證明台灣人第一個留下結構工程計算的人,是江石定。他在《台灣營造界》有一篇文章,『台北市長壽橋的計算書』。

    經查江石定是台北工業學校1923年畢業,1928臺北州內務部土木課、1931土木課土木技手。他在日本時代最有名的是碧潭吊橋的設計,陳海沙的光智商會施工興建 、 。1946年江石定任臺北市政府建設局技正兼水道課長,也就是在游彌堅市長的拜託下,作長壽橋的結構設計。1953年江石定擔任雙溪水源建設工程總工程師。

    陳仁和建築師所留下龐大的結構計算書,這在目前台灣分工狀況也會認為不可能。而且早稻田大學校外生吳甲一前輩也以結構計算能力強而自豪,顯然我們對戰前教育太不了解。

    江石定長壽橋的結構設計書1 , 2 , 3
    http://pylin.kaishao.idv.tw/wp-content/uploads/2015/05/001.jpg
    http://pylin.kaishao.idv.tw/wp-content/uploads/2015/05/002.jpg
    http://pylin.kaishao.idv.tw/wp-content/uploads/2015/05/003.jpg

    在一萬年前,地球上的人類,大抵是「巫師」最有聰明才智,能提供很多問題的解決。4千7百年前,金字塔之出現,是「巫師」演化成「技師」的明證,不是每個「巫師」能蓋金字塔。

    最少在2000年前,就留有《建築十書》,表現「技師」要有很多知識。漸漸的「技師」養成訓練成為學校教育的一環。

    本文是我玩台灣技術史多年的一文。

  2. 北投埔 寫道:

    高塔建築除了要結構安全外,它還要住在裡面的人感覺安穩。

    台中電廠的煙囪高250公尺,在無風或微風時,在煙囪頂部看風景,非常爽快。但東北季風時,那是讓人受不了,在下面要測量煙囪的結構尺寸,用經緯儀看煙囪頂部時,會發現煙囪頂部擺動非常厲害,約30~40公分,人在上面會呈現出暈船現象,大部分人受不了。台北國際金融大樓(台北101),不會有暈船現象,不會讓人感覺不舒適。

  3. 台灣民主國成立120年 (20150525) 寫道:

    台灣民主國成立120年

    台灣民主國是記述敗者的歷史,敗者不是一無是處。文化是透過敗者和勝者的共同經驗與貢獻被理解,然後深入土地,才能成為文化中的一部分。

    1890年代,台灣人有「近代國家」的想像嗎?或Nation之概念嗎?有知識份子、公民這樣的現代社群嗎?.. 可以列出一堆對當時台灣人苛求的名詞。

    從郵票與國旗的文化符碼角度看,這是駐大清帝國的英國海關人員,對台灣民主國的文化想像。郵票在當時英文是the Black Flag stamp。

    台灣民主國還有很多角度可以去看:俄羅斯帝國、美國、英法德等國如何去應對台灣民主國的出現?

    沒有錯,很多台灣人參加台灣民主國的抵抗日軍的入侵。但台灣民主國的滅亡卻象徵前近代國家的統治之中斷,一直到1946年,台灣又被前近代國家的統治,暴發了228的抗暴運動…

    【版主註】這篇文章有些雜亂,先談台北101、然後談台灣人在結構設計範疇的努力,最後要談一下進步的參考目標:日本時代日本技師在台灣的活動,這樣才能了解台灣的技術史樣貌。當然,美援時期的特殊建築,如東海大學路易斯教堂的結構計算等等,那得留待有人去整理。

  4. 堀見末子與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 寫道:

    堀見末子在台15年,從1910-1925,正是鋼筋混凝土在台灣與日本開始萌芽期,在《堀見末子物語》書320頁有「我(堀見技師)買英文版鋼筋混凝土書,每晚教榎本正樹,榎本每晚讀3~4頁,由我訊問是否了解。后里圳的鋼筋混凝土橋就由我給予大綱,由榎本實際去計算,一個多月,鋼筋混凝土橋設計製圖全部完成,然後估價,與木橋比較價還便宜10%。」

    1910年總督府預算計畫建設后里發電所,位於豐原郡內埔庄七塊厝,利用從大安溪左岸取水之灌溉用水利之官設埤圳來發電,原定年初完成,因機械向外國注文(定購),發生事故而延期,1911年7月底完成。

    所以后里圳的鋼筋混凝土橋是有文字記錄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之首例!!!幾乎是堀見來台就進行的工作!!!

  5. 北投埔 寫道:

    1960年代成大建築系首開結構與設計分組,我們那屆是第一屆。開的課有:木結構、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等等,最後還開鋼筋混凝土結構日本規則算法,就是有名的武藤清算法,也教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這些都由鄭茂川老師教,他每周很辛苦從台北去台南教,在那時代真是苦行。

    學完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對台灣史無知的我會以為我們是先鋒。在整理台電歷史,我才阿,天阿,日本人在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就使用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有寫真為證,最少早35年前就在台灣使用。

    曾經跟學長開玩笑,問他:日本人如何拌合混凝土?他很輕鬆的回答:當然是在鐵板上2人拿圓鍬對拌。我不敢再問下去。武界壩超過10萬立方公尺的混凝土,用這種方法要玩多久才能完成。在鐵板上通常是1包水泥,而1立方公尺的混凝土,要6~7包水泥,10萬立方公尺要65萬盤以上。對台灣史無知在當時非常普遍。

  6. 北投埔 寫道:

    推動中小學建築鋼構造範例之分析 / 陳勇男;Yung-Nan, Cheng;莊憲正;Shen-Chen, Chuang;林草英;Chao-Ying, Lin

    http://tao.wordpedia.com/detail_j.aspx?database_id=1&content_id=36&volumn_id=12581&chapter_id=157727

  7. 北投埔 寫道:

    我特別找到高手, 幫我寫一篇我不懂的部分
    他提的兩人佐野利器與真島健三郎都影響台灣的技術史!!!是很重要的人物
    這2人在混凝土方面也一樣厲害, 我不曉得, 他們為什麼會如此

    西沢 地震とマンション原書ページ175

    余談になるか関東大震災後、「柔剛論争」とい議論が巻き起こった。
    これは戦前「法隆寺再建、非再建論争」と並ぶ二大論争といわれたほどの重要な学術論争であった。

    このとき、RC造に力点を置いて「剛構造」を主張したのが佐野利器博士。

    一方、鉄骨構造を重視して、「柔構造」の数学理論を創案、さらに世界で初めて動的応答解析理論に基づく鉄骨建築を大正時代に完成させたのが、真島健三郎博士。

    この論争の意義は今もって大きい。

    ただ、ここで、注意したいのは、当時、周期1.35秒よりも建物の揺れの周期を長くするのが「柔構造」、逆にこれより出来るかぎり短くするのを「剛構造」と呼んでいたことである。今でいう「柳に風のような柔構造」というような感覚的なものではなかったのである。

    翻訳
    以下可能是題外話、関東大震災後、巻起「柔剛論争」的議論,
    這与「法隆寺再建、非再建論争」並列二大論争、成為重要的学術論争。

    此時極力将重点放在RC造,主張「剛構造」者為佐野利器博士。

    一方面、重視鉄骨構造、創造「柔構造」的数学理論、並且於大正時代、完成世界上首次基於動的応答解析理論設計的鉄骨建築者為真島健三郎博士。

      此論争的意義在今天依然相当重大。

    唯、在此、応注意的是、当時、建物揺動的周期比周期1.35秒長者為「柔構造」、反之、侭可能比此短者称為「剛構造」。

    仮如以今日而言、当時所説的並不是像「如柳枝受風吹的那樣的柔構造」之類的那種感覚。

    注:現在柔構造用於高層建築、尤其超高層建築、以前1.35秒周期、不過是13或14層建築。現在耐震設計、遭逢強地震侵襲時、構造変形容許超過弾性範囲、当然設計細節要講求靭性,現行的新耐震基準的耐震設計比以前進歩多多。

    感謝張承鎧課長的拔刀相助, 他是厲害的學弟, 但在台電被埋沒!!!

  8. 北投埔 寫道:

    http://t.co/5Z7QYnH3Vz

    一九九五年の阪神・淡路大震災は、設計基準の想定を大きく上回る地震であった。そんななかで、実際には、どんな建物がどう壊れたのか。そして、同じ規模の地震でも大きな被害を受けないようにするには、どこをどう補強すればいいのか。ピロティ補強から地盤 …

    2007年我去大阪大學報告我的基隆築港與火山灰混凝土, 西澤教授特別從京都大學來聽我的演講!!!在更早的2006年開完刀之後去上班, 他來台灣, 特別還去台電大樓給我打氣!!!感謝他

  9. 北投埔 寫道:

    1964.jpg

    1964年寫真

    這張寫真除我自己的名字還記得外,其餘都失憶。

    第三個是基督徒基隆人讀礦冶系。

    住同寢室,只記得這群,下課只會打橋牌得呆子,忘記大學是讀書的地方。

    但2年級,就不敢繼續墮落下去,搬去與南一中畢的莊憲正同居,在憲正的調教下,過打網球、看電影、聽古典音樂的正常大學讀書生活。

    會貼這張寫真,是下星期有朋友要談美援印象,其實讀書時,我是白癡,才沒有美援印象。

    也沒讀多少書,只吃教材,其餘只有對不起。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起訴李登輝與解構蔣經國
  • 2008台灣電力歷史參訪──電車路姊妹橋之現場印象(2)
  • 3080s 叁捌旅居的過夜經驗
  • 霧社事件80年回顧
  • 懷念葉雪淳前輩兼及迫害天才的白色恐怖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