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U. 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2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

本文發表於 2008 年 11 月 09 日 06:47

taih002.jpg此處的U-2不是指高空偵察機,而是指隱藏在日本時代興建的台灣大學醫院內的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U. 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2簡稱NAMRU-2),曾因去公保門診,接受問卷調查而成為它們肝炎帶原者的研究對象。國史館藏有幾張狄卜賽、霍寶樹(P.H. Ho)給王蓬的信函,檔案目錄名稱是海軍研究所。檔案不足,仍有可讀之處。朋友送衛生署檔案資料081/1684、081/112正可補缺。後面各節文字沒有081/1684、081/112這2符號的資料是來自國史館美援檔案目錄中的「海軍研究所」。

1953/4/24駐美大使館武官海軍上校柳鶴圖將美國海軍中校Robert Allan Phillips拜訪與想法傳回台北。(衛生署檔案資料081/1684)

dscf0257.JPG1953/5/5霍寶樹給王蓬信,談到哥倫比亞—台大合作事宜,而李榦博士(1927年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請詳《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22輯90~93頁。)正在紐約,他會與Harold Brown院長接觸探求哥倫比亞的態度。其與Brown院長談話摘要如下:「他對台大的印象,包括錢校長、杜院長以及全部教職員,非常良好。..美國海軍要求哥倫比亞最近在東南亞設置一研究機構,台灣是最優先考慮的地點,海軍在開羅有這樣的機構。研究這地區的疾病與防護之資訊對戰時與和平時期的海軍有很大的價值。..計畫是絕對機密。」

1953/5/6行政院將上述公文轉交內政、外交、教育3部研究。(衛生署檔案資料081/1684)

dscf0258.JPG1953/5/11霍寶樹給王蓬(美援會秘書長)信,美國海軍醫療團(U. S. Navy Medical Corps)海軍中校Robert Allan Phillips在MSA的公共衛生官員Kaarlo Nasi的建議下來拜訪我們,談話要旨如下:「海軍已經考慮在東南亞進行醫療研究計畫,台灣被認為位置適當..會有一隊3~4人醫療人員前往台灣,研究設施等。海軍會輸入設備但不要建設研究空間,這空間台大能提供。..他也強調本計畫非官方色彩,調查人員不想與美軍顧問團接觸。」

1953/9/行政院交內政部辦理「美海軍熱帶病研究考察團來台時指定機構與之聯繫。」(衛生署檔案資料081/1684)

1953/10/3「軍醫署對美國海軍部醫藥研究視察團來台視察經過報告書」。(衛生署檔案資料081/1684)
1954/12/22 狄卜賽給王蓬信,懷特承辦美國海軍在台灣之研究機構之建築整修工程,其費用2200美金。問美援會懷特能否接辦此案。(懷特公司的書面老闆是美援會,真正的老闆是美國國務院下的共同安全署)

1955/1/21狄卜賽給王蓬信,「懷特工程人員利用聖誕節與新年假期進行估價,所有估價已送往馬尼拉,須等待圖面被批准從馬尼拉送回。紐約總公司來函此案不收費,如美援會同意,我將告訴海軍不必簽約,而送回他們的文件?」

dscf025901.JPG1955/3/7狄卜賽給王蓬信,函送海軍研究所設計報告一份。

1955~1956公文在外交部和美國大使館之間往來,包括照會、協定(有效期間20年)、台大代理校長沈剛伯與美國海軍George A. Goetzke代表簽的合約等在內。檔案留有「台灣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院內通稱為護士學校之房屋」,這是懷特公司職員繪製,上有狄卜賽的簽字。(衛生署檔案資料081/1684、081/112)。

歷經2年的建築整修後,1957/11/6由海軍中校Robert Allan Phillips與台大醫院高天成院長共同揭幕,命名為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U. 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2簡稱NAMRU-2),美方人員視同外交人員。

1979/4/15降下美國國旗,結束21年5個月的東南亞熱帶醫學研究(含肝炎研究)的歷史任務,搬遷到菲律賓,目前已知還增加印尼一所。熱帶醫學研究1939年成立,戰後又如何從熱帶醫學研究變成熱帶病研究?是再敘日本時代的前緣嗎?讀者要注意「對戰時與和平時期的海軍有很大的價值」這句話。
dscf026201.JPG根據《台大醫院百年懷舊》(此書將山口秀高校長與高木友枝校長大理石雕像誤植)內提到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與ABMAC(美國在華醫藥促進局The American Bureau for Medical Advancement in China, Inc.)兩單位,希望年輕學者要研究此兩單位如何把日德式台大醫學院(Japanese-German methodology)改造成美式的台大醫學院,以及杜聰明力挽狂瀾的痛苦與掙扎。而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是延續戰前的熱帶醫學研究的傳統,熱帶醫學研究是「殖民醫療」的領域。網友要注意,所有殖民者都是溫帶國家,這樣更有研究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的歷史之必要。更有趣的是國史館美援檔案目錄中的「海軍研究所」是美國海軍研究所,它告訴我們,台灣是美國未入版圖的領土。

寫真拍於1025那天,第一張寫真上有一枝不該有破壞美觀的東東,請吳國安學長幫忙拔掉。謝謝學長。

34 回應 針對 “U-2:U. 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2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

  1. Albert 寫道:

    寫真拍於1025那天,第一張寫真上有一枝不該有破壞美觀的東東,請吳國安學長幫忙拔掉。謝謝學長。
    ﹦﹦﹦﹦﹦﹦﹦﹦﹦﹦
    是XX黨黨旗嗎?

  2. PYL 寫道:

    Bingo!!以前為了躲避這「有一枝不該有破壞美觀的東東」,寫真常是不能正面拍,那天學長說我幫你拔掉,所以就放心的拍。

  3. 林炳炎 寫道:

    taih01.JPG

    北投楊燁兄送來2張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病院的寫真,太精彩了。謝謝楊燁兄願將珍藏如此珍貴寫真分享,可以看到以前的台灣人生活面貌,不知有沒有人能認出那是何年代的那一廠牌汽車,進而認出誰擁有這高級汽車。

    taihospital21.JPG

  4. IT 寫道:

    車是1956年款的Buick Roadmaster Riviera,人就不認識了…

  5. jenyo 寫道:

    這是小弟找到關於NAMRU-2台美兩國官方相關文件.
    http://untreaty.un.org/unts/1_60000/8/2/00014077.pdf

  6. 林炳炎 寫道:

    這份資料很有意思!!謝謝你的提供!!美援歷史在當時是極機密, 而檔案又被有心人破壞, 所以只有靠大家一點一滴的收集才能作有效研究!!

    這篇文章提出幾個有趣的面向,值得朋友們注意
    1.資料是來自國史館美援檔案目錄中的「海軍研究所」。而這「海軍研究所」是美國海軍研究所。所以台灣是美國的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懷特工程人員利用聖誕節與新年假期進行估價,所有估價已送往馬尼拉,須等待圖面被批准從馬尼拉送回。紐約總公司來函此案不收費,如美援會同意,我將告訴海軍不必簽約,而送回他們的文件?」這意味著只是整修原台灣大學醫院內通稱為護士學校之房屋,也需要懷特工程人員繪製,狄卜賽的簽字。那大有為政府中的台灣經濟奇蹟創造者都睡覺飯桶???

    3.熱帶醫學研究是「殖民醫療」的領域。

  7. IT 寫道:

    根據這張1960年美國總統艾森豪訪台的照片,車號也是15開頭,推測那輛別克應該不是民車.
    Google-Life

  8. 林炳炎 寫道:

    taipeiho.jpg

    北投楊燁兄送來1張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病院的寫真,太精彩了。謝謝楊燁兄願將珍藏如此珍貴寫真分享,寫真本身就說明整個故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病院191907竣工時拍的紀念寫真。也感謝朋友幫忙解讀舊照片,讓寫真的歷史意義呈現。

  9. 林炳炎 寫道:

    byoin.jpg
    葉雪淳前輩寄來他加工的影像!!

  10. 陳凱劭 寫道:

    2009.04.10 (星期五)下午4:30
    題目: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在台灣
    地點:成功大學醫學院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研討室

  11. scl 寫道:

    研究這地區的疾病與防護之資訊對戰時與和平時期的海軍有很大的價值。..計畫是絕對機密。」
    不知有無研究內容?

  12. 林炳炎 寫道:

    謝謝凱劭的到場加油!!

    研究內容是學院內熱門題材!!陳建仁等大神都與U2工作經驗有關!!

    計畫是絕對機密讓不少人不敢公開談!!如此就掩埋在草堆中成為outcrop!!

  13. 紅豆湯圓 寫道:

    上邊北投楊燁兄提供「台灣總督府台北醫院」竣工寫真日期是大正八年(1919),而臺大醫院網頁的歷史沿革是寫1912年完成目前之西址磚造院舍。不知是否1912年開工最後完成於1919年?照片應該比較準吧。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class509/001/right02.html

    「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我有一些印象,大門位於公園路和襄陽路口,現在台大醫院捷運站3號出口,那時有掛美國國旗和海軍軍旗。因為我的堂叔在裡邊工作,所以經過會多看一眼。不過三十年了,印象越來越模糊了。

  14. 林炳炎 寫道:

    那天在母校成大醫學院報告時, 得到一印象是在此工作的研究員, 不少人後來都是醫學研究方面的領袖!!

    楊燁兄提供「台灣總督府台北醫院」寫真應該是紀念寫真!!至於1912年應該再查是什麼理由.

  15. 紅豆湯圓 寫道:

    維基百科「台大醫院」有如下記載:「1912年開始進行整建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1921年完工,是當時東南亞最大型、最現代化之醫院」。

    這句話可信度高。楊燁兄提供的是中央廳舍部分在大正八年年完工,至於全部則到大正十年(1921)完工。

  16. 林炳炎 寫道:

    台灣熱帶醫學與國際交流
    Dr. John Cross(高樂士博士)
    Missouri州St. Louis大學及Glennon大主教兒童血液癌瘤組 朱真一醫師

    http://pylin.kaishao.idv.tw/wp-content/uploads/2009/09/taipei-eu-am-dr1-cross.pdf

    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第五十三卷第七期)『醫林特稿』 p65~69 , 2009

    本文與U2(namru-2)有關,特轉載於此。

  17. 林炳炎代貼 寫道:

    收到三田樣的email

    **ご参考まで**(返信ご無用/不要回復)
    これも「手仕舞/結束工作」の一環です。
    所蔵の「台湾/軍事」関連史料の中にも(私の観点からは)「珍品」が数点あります。

    docu0014001.JPG

    なお、末尾言及の「伝染病予防法概旨」は海軍衛生部のパンフレット(明治19年)、防衛研究所未所蔵を確認した後、寄贈。

    docu0015001.JPG

    三田裕次

    docu0013001.JPG

    這是很有意思的資料!!
    與熱帶醫學研究有關也與我blog之 U2海軍研究所有關!!
    pylin

    docu0013002.JPG

    然後他就把資料寄來

    docu0012001.JPG

    <参考>
    1.カナ(平仮名)は、以前連絡之「変体仮名」但比較的読み易い(理解し易い)。
    2.海軍内部資料であるが、外部にも(積極的に)配布したものと推定。

    三田裕次

    docu0012.JPG

  18. Encolpius 寫道:

    (一)原本對於要不要說出這段話感到猶豫(因為我忘了在哪邊看到的資料來源)
    但看到紅豆湯圓君寫出下列這段話之後:

    紅豆湯圓寫道:
    「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我有一些印象,大門位於公園路和襄陽路口,現在台大醫院捷運站3號出口,那時有掛美國國旗和海軍軍旗。因為我的堂叔在裡邊工作,所以經過會多看一眼。不過三十年了,印象越來越模糊了。

    我可以肯定
    美國海軍研究所的辦公室就是現今”牙醫學院”的紅磚大樓
    (網頁照片第二張照片,前面有圓環裏面有一棵樹)
    這棟主樓的南翼是病房(面對其大樓入口的右側),
    但還有北翼沒興建,整體配置呈現ㄈ字型
    我是參觀臺大醫學人文館裏面醫院的平面圖得知
    這棟大樓未興建的北翼病房,現在有一棟護士宿舍,可見臺大醫院以前附設的護士學校大抵也在這附近(待考證)
    1949年台大醫院成立「高級護士職業學校」,1959年停辦。

    (二)以前就對這棟大樓的方位感到特別
    臺大整體的病房及本館主要方位都是座北朝南向(朝向常德街)
    只有牙醫學院座東朝西(朝向公園路)

    (三)我會寄一張附近的空照圖給版主

    enc.jpg

    版主注:非常感謝Encolpius san的熱情協助大家了解那段歷史!!!

  19. Encolpius 寫道:

    原來這個臺大護校
    是””臺大醫院””轄下組織,由臺大醫院護理部負責
    而不是””臺大醫學院””的附設護士學校

  20. scl 寫道:

    美援歷史在當時是極機密,熱帶醫學研究是「殖民醫療」的領域。但醫學醫術可是要救人,即使充當殺人的戰爭工具如同原子彈毒物彈生物戰氣候戰(人造雨、潰堤、火攻),終就紙包不住火吧。

  21. 林炳炎 寫道:


    檢視較大的地圖

    貼一張google衛星地圖!!

  22. Emila 寫道:

    林先生您好:

    我是成功大學歷史所安教授的學生,不好意思在您百忙之中寫信詢問您問題。您在前年到成功大學醫學院微免所有演說一場關於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院的題目,當天我也有去參加,坐在最後面,當時覺得就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後來我的碩士論文主題是寫台灣烏腳病,在找烏腳病病因論述時發現,當時NAMRU-2的研究員提出「砷含量」為病因之說法,後來曾文賓醫師採樣之後也得到同樣的結論,至今成為主流說法。

    現在任職陽明大學STS平教授曾跟我提到,他認為是因為當時台灣只有NAMRU-2有儀器,所以不管怎麼採樣,最後都必須送進這個機構,或許也因此得到的數據和結論大多一致,希望我能繼續挖掘NAMRU-2影響台灣公衛之間的關係,或者未來甚至可以放大這個機構影響東南亞的情況。

    由於現在我手邊收集到的資料雖有台灣醫學協會和科學月刊的文章以及提到美援的幾本書籍,但大多以網路二手資料為主,或者是當年工作人員的口述回憶錄為主。我想若需要更深入討論,則需要閱讀檔案。我曾寫信問過朱真一醫師,他告訴我美國目前收藏NAMRU-2檔案在Maryland 的Uniformed Service University of the Health Sciences,目前囿於時間空間和經費的考量,所以希望先找國內檔案管理局內調閱現有的檔案進行閱讀,我在您的部落格和出版書籍內,看到您對NAMRU-2有豐富資訊。因此在這裡寫信想請問您,您在部落格內有提到,目前檔案大致收藏在國史館,我有試著上檔案管理局的網頁查詢您所提到的幾份檔案,並輸入「海軍研究所」的關鍵字,不過因為相關名稱的檔案數很多,無法確定是否與您提到的檔案內容一樣,不知道您是否可以一些調閱檔案的建議呢?

  23. 北投埔 寫道:

    >>>目前檔案大致收藏在國史館,我有試著上檔案管理局的網頁查詢您所提到的幾份檔案,並輸入「海軍研究所」的關鍵字,不過因為相關名稱的檔案數很多,無法確定是否與您提到的檔案內容一樣,

    最好先讀保衛大台灣的美援中有關U2=NAMRU-2
    後面所附檔案資訊
    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國史館的內容(2處)
    當初目標只是做美援導覽與推出狄卜賽
    所有沒有其後的詳細內容!!
    為了協助後面的學者(目前有3個人都在問美援)
    email內容將轉貼blog
    名字會只出現英文

  24. 匿名訪客 寫道:

    請問是否可以了解NAMRU-2的美軍參與人員姓名?

  25. Emila 寫道:

    我有找到您在書中分享的兩筆資料,分別是
    1.”Gano Dunn is Dead,”New York Times, April 11, 1953.3美海軍擬在台灣設立熱帶病研究機構,檔案編號081/1684,1953
    2.台北美國醫學研究中心,檔案編號081/112,1955.

    我將檔號以及檔案目錄名稱﹝海軍研究所)鍵入國史館的檔案查詢系統,資料庫卻一直找不到,我也打電話詢問國史館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回應是找不到這兩個檔案〈但我回到檔案管理局的全國檔案系統查詢,也是找不著)。不知是否這兩個檔案收藏在其他機關呢?亦或是我走錯了路徑,煩請您指點了。謝謝。

    【版主注】
    1..”Gano Dunn is Dead,”New York Times, April 11, 與海軍研究所無關。
    2.美海軍擬在台灣設立熱帶病研究機構,檔案編號081/1684,1953。
    3.檔案編號081/112,1955。
    4.在我blog上可以看到一件!!
    2~4是與海軍研究所有關。

    我忘記081是那單位???是好友送我非從『海軍研究所』挖出,海軍研究所妳要親身去檔案室查紙本目錄,電腦化還沒完成。去年我與學長前往挖掘石油時的經驗。館員是隨便應付妳,除非她是妳姊。
    妳可能不了解美援對kmt官僚體係是什麼情結。
    到2011美援還是禁忌。

    馬如何對待『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特展』pylin.kaishao.idv.tw/?p=3133
    就可以了解一切。開幕典禮妳看到「觀眾」嗎?如果是阿扁時代,會有一堆人參加。圖書館都到前一天還沒有公告。是下午才能參觀,早上開幕典禮,NO。

    晚上查我檔案,「國史館藏有幾張狄卜賽、霍寶樹(P.H. Ho)給王蓬的信函,檔案目錄名稱是海軍研究所。檔案不足,仍有可讀之處。朋友送衛生署檔案資料081/1684、081/112正可補缺。」

    所以『海軍研究所』是核心檔案,衛生署檔案資料081/1684、081/112也是核心檔案。

  26. Emila 寫道:

    林先生您好:

    從國史館翻閱回來了,提供兩份檔案目前收藏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夠踴躍使用這些典藏檔案的機構,以提升這些承辦單位的服務。

    1.國史館典藏號028000000209A,內政部衛生處,「台北美國海軍醫學研究中心」,1953年10月。內容主要是是要在台大院區設立海軍醫學研究所的洽談事宜。

    2.國史館典藏號040000000255A,經建會,「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除了海軍研究所的資料外,還有美國醫藥助華會的文書。

    版主注: 顯然妳也招受傲慢館員的虐待
    這些落後館員沒有一點顧客滿意度觀念
    應該再教育

    你的收穫豐富 祝妳順利完成研究

  27. FY 寫道:

    關於 在台灣 的’海軍研究所’, 林先生把起源介紹得很生動。我加點淺見。, 我以為我同時代的人都略知道美援,聯合大樓,美國新聞處,美軍顧問團,當然也包括 Namru-2 , 我有幾位親戚在那兒從事醫藥護理工作過。 曾經何時 這些已成歷史名詞?

    Namru-2 對東亞及東南亞的疫病研究及發展疫苗在當時是 首屈一指的,1960 年代美國的主要報紙對Namru-2 的研究成果有好幾篇報導。希望有心研究 Namru-2這個主題的學者,要詳盡地收集及發掘文獻資料, 略摘幾點報紙資料如下:

    。。。 ‘Medical Team Gathers Vital Knowledge in Asia ’ TED SELL Los Angeles Times Aug 28, 1963;

    。。。 Namru-2 是 Captain Robert A. Philips 從 1957年11月6日開始負責主持,他在此之前是在埃及負責 Namru-3, (他是研究霍亂的專家)。。。八月初,由於菲利賓政府之請求,Namru-2 派遣14 成員,用Namru-2 所發展的治療方法, ‘cholera cocktail’ 口服劑 幫忙控制剛開始爆發的霍亂。 當時 Namru-2的成員包括: 29 美國人 (平民及軍人)及 221 中國人僱員(應是本地人),支付美國薪資,一般費則是台幣支出,來源是給蔣介石政府的美國農產品在台灣銷售後的盈餘 ,1963年Namru-2的總預算是美金二十萬元.

    Namru-2 的其他主要研究是: 寄生蟲疾病,醫生預計一半的 亞洲 人口都有寄生蟲疾病。。。還有 如何治療及預防砂眼,亞洲及近東地區 砂眼。如台灣地區,40%的 學童 都曾感染過砂眼,Namru-2 試驗用免疫方法預防砂眼。 來自六個亞洲國家的年輕醫生也到此從事醫學研究學習,有十三人已學成歸國。

    “Research Team Strikes at Epidemics” by Shullen Shaw Washington Post, Times Herald Aug.17, 1969.

    … Namru-2 是 1955年 創立,地點是台北,用1元向國府租用4層高的大樓。
    他們所發展的霍亂療法,是可用當地醫藥人員, 略加訓練,簡單設備及 很少的費用就可以了,由於這套療法 把霍亂患者的 死亡率 從 40% 降到 2% 以下。 在西貢當地治療2000患者,只有3人死亡。

    Captain Phillips 在1967年因霍亂療法,得到$10000奬金 的Easker Award.
    1969年負責人是 明尼阿波利斯來的 海軍Captain Raymond H. Watten。 (接替 Captain Robert A. Philips)
    1958年,Namru-2 還研發第1個 砂眼疫苗,已經過六年試驗但還沒完成,UN WHO 監督有關的其他試驗。
    還有 開發德國 麻疹 疫苗 . …

    ‘TRACHOMA STUDY TESTING A VACCINE’ By JACK RAYMONDS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Times Nov 21, 1959
    ‘A Vaccine for German Measles’ HAROLD M SCHMECK Jr New York Times Oct 20, 1968
    ‘Navy Medical Unit Fights Mass Disease’ Los Angeles Times Aug 10, 1969
    ‘DR. ROBERT PHILLIPS, LED CHOLERA FIGHT’ by LAWRENCE K. ALTMAN New York Times Sep 21, 1976

  28. FY 寫道:

    關於 Rockefeller Foundation,妳是否看過:

    朱真一 瘧疾研究所及早期服務的前輩(上) (下)

    http://www.tma.tw/ltk/98520316.pdf
    http://www.tma.tw/ltk/98520512.pdf

    朱醫師 從 瘧疾研究所 (洛克菲勒基金會建立支持的)的13 台灣醫師及外國顧問寫出美援與台灣的醫藥衛生, 很精彩 !
    他也提到要多找有關農 復 會 (Sino-American 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
    JCRR) 的資料. 農 復 會是很重要的美援機關, 農復會對撲滅瘧疾特別有貢獻。。。

    還有 Yip Ka-che 編寫的 Disease, Colonialism, and the State: Malaria in Modern East Asian History Edited by Ka-che Yip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in English) (Google Book 可看主文,但看不到 footnotes)

    Chapter 6. Malaria Eradica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Model: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and Public Health in East Asia (written by Darwin H. Stapleton,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 in Sleepy Hollow, New York) 洛克菲勒基金會對消滅瘧疾的貢獻,台灣的是其中之一。

    Chapter 7. Health, Disease, and the Nationalist State: Perspectives on Malaria Eradication in Taiwan

    > 我的研究主題之一和他很類似,
    主要是以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所支持的紐約人口局Population Council這個民間單位為主軸。想了解農復會與其相關連。

    【版主註】協助任何人的美援研究已經是我的天職。在email討論的內容涉及檔案資料,我會轉貼blog。

    撲滅瘧疾在台灣范燕秋有些研究,但她的研究有些缺失,她忽略日本人的努力,她的博士論文, 沒有從歷史脈絡來看問題。

  29. 北投埔 寫道:

    連日清博士2/12說他如何在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研究,提供2項與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有關資料

    1. 吳惠國、曾惠中、江建勳(1980) ‧訪連日清博士 談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
    科學月刊130,2008年6月15日取自
    http://203.68.20.65/science/content/1980/00100130/0004.htm
    2. NAMRU-2 這是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成立5年的出版品,版主也從張力教授手中得到電子檔,要的朋友可以來信。

  30. tw 寫道:

    林先生您好:
    近期正在撰寫一位臺灣攝影家的文章,他曾於1960年進入Namru-2擔任醫學攝影的工作,在尋訪Namru-2單位的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您的部落格的文章與各方的回應,由於我目前手邊的資料只有家屬僅留的兩張醫學攝影的影像與簡單的家屬訪談,如果我要在探尋此單位醫學攝影方面的資料,不知Namru-2離台後,有否遺留或交接些醫學資料與內容給台大或其他單位,或者您或各方先進能給予我探詢資料的方向與建議,感激!

  31. 北投埔 寫道:

    「Namru-2離台後,有否遺留或交接些醫學資料與內容給台大或其他單位」
    這問題,我沒接觸,但美援史料在台灣殘缺(被有意破壞),在美國齊全。但認真找,還是可以找到Namru-2。

    我只是在記錄我與Namru-2的一段緣份,離真正研究還有距離。

  32. tw 寫道:

    謝謝林先生回覆,日前到台大的醫學人文博物館探問,在館內與一位台大醫學教授聊到Namru-2時,他笑說Namru-2是被台大趕走的,所以沒留下任何資料在台大醫院,我想除了日德體系與美系之爭外,還有一些不能說的祕密吧!再次感謝!我會繼續探詢Namru-2在台的資料。

  33. Andy Yen 寫道:

    Andy Yen 先生寄來史料,如此留言

    整理先父遺物時發現這張名片,上網尋找 ‘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 看到您的文章,所以掃瞄供您參考, 希望有用。

    911001.jpg

    註: George S. Irving 網路上只查到曾參與四篇文章著作:
    http://ajtmh.org/search?value1=George+S.+Irving&option1=author&noRedirect=true&facetOptions=51&facetNames=author_facet&operator51=AND&option51=author_facet&value51=%27George+S.+Irving%27

    911002.jpg

    1. Scrub Typhus in Eastern Taiwan, 1970 *
    Type of Publication : Article
    Authors: James L. Gale, George S. Irving, Hsin Chih Wang, Jih Ching Lien, Wei Fu Chen and John H. Cross
    Sourc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23, pp 679 – 684 (1974)

    2. Ecology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on Taiwan in 1968 *
    Type of Publication : Article
    Authors: Roger Detels, Merrill D. Cates, John H. Cross, George S. Irving and Raymond H. Watten
    Sourc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19, pp 716 – 723 (1970)

    3. Epidemiology of the acute fevers of unknown origin in South Vietnam: Effect of laboratory support upon clinical diagnosis *
    Type of Publication : Article
    Authors: Steven J. Berman, George S. Irving, William D. Kundin, Jean-Jacques Gunning and Raymond H. Watten
    Sourc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22, pp 796 – 801 (1973)

    4. Febrile Illnesses Resulting in Hospital Admission: A Bacteriological and Serological Study in Jakarta, Indonesia *
    Type of Publication : Article
    Authors: Karl E. Anderson, Sam W. Joseph, Remy Nasution, Sunoto Thomas Butler, P. F. D. van Peenen, George S. Irving, J. Sulianti Saroso and Raymond H. Watten
    Sourc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25, pp 116 – 121 (1976)

  34. 連日清博士談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 寫道:

    這是轉貼文

    訪連日清博士

    談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

    提起位於台北市公園路的台大醫院,它那古老但不失巍峨的建築,在台灣地區民眾的心目中,一直是無人不知的醫療聖地。在台大醫院連幢平行的病房後面,靠近青島西路、面向公園路上,有一扇緊閉的水藍色鐵門,門牌號碼是「公園路15之2號」,右邊的門柱上懸著乙面書有「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的塑膠牌。

    匆匆來往的行人多半不會注意這個地方,但也許有人依稀記得,約一年半前,這裡的大門總是敞開的,還有警衛看守,裡面似乎停有許多汽車,經常有洋人出入,而大門上的銅牌鏤刻著「NAMRU-2」。

    NAMRU-2是什麼?它對台灣地區的醫學發展可有影響?它目前的狀況又如何?本刊針對這些問題,作了以下的訪問和報導。

    美軍機構,駐台二十餘年

    NAMRU-2是一個美軍研究機構,全名是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U. 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No.2)。它在該址執行任務已經二十幾年了,每年投下龐大的財力和人力,進行台灣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地方性疾病研究。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美國與我國斷交、撤軍,NAMRU-2因此在六十八年三月撤離。

    連日清博士現任台灣省傳染病研究所昆蟲組主任。他於五十五年進入NAMRU-2擔任研究工作,一直到NAMRU-2撤離為止。

    訪:NAMRU-2是怎樣的一個單位?

    連:這種單位是美國海軍為了支援海外作戰而設立的研究組織,專門研究美軍執勤地區的地方性疾病,預防地方性怪病削弱戰力。據我所知,除了NAMRU-2之外,還有NAMRU-3和NAMRU-5都是性質相同的研究機構。NAMRU-3在埃及開羅,NAMRU-5在美國本土,不過規模都很小,無法和NAMRU-2相比。

    NAMRU-2原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隸屬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研究機構,跟隨艦隊推進,沒有固定的研究所。1943年,美國自日本人手中收復關島,NAMRU-2才離開艦隊,進駐關島。此後幾年,一直到大戰結束,NAMRU-2都留在該地執行任務。因關島太小,補給業務較困難,便有遷台之議。

    1955年中美雙方同意將NAMRU-2總部設在台北,所址設於台大醫院的一幢建築物內,以20年為期向我政府租借,租金只收象徵性的美金1元。NAMRU-2在台二十幾年,它發展了許多適用於亞洲地區的醫學技術,對台灣乃至於整個西太平洋的基礎醫學貢獻極大。NAMRU-2在台最盛時期,是全太平洋地區最優秀的醫學研究所,以全世界來說,也是第一流的研究機構。

    1978年12月,中美斷交,美軍奉令撤離台灣。NAMRU-2也遣散了中國籍研究人員,遷往菲律賓。1979年3月底,NAMRU-2在台總部正式關閉。

    發展醫學研究,貢獻極大

    訪:請問NAMRU-2在台灣做過那些重要研究?對台灣的貢獻如何?

    連:這個問題的範圍相當廣,我僅就個人所涉及的部分簡單說明。有許多我沒有參與的工作,就只好略去不談了。

    瘧疾

    台灣的瘧疾本來非常嚴重,因為政府積極進行防治工作,所以在1966年宣告根除。NAMRU-2在台插不上手,所以初期並未進行瘧疾研究。越戰爆發之後,美軍遭遇到嚴重的瘧疾問題,才決定進行研究。我是在那時加入NAMRU-2的,因為他們知道我在馬來西亞受過瘧疾專業訓練,對蚊子研究工作也十分熟練,可以幫上忙。

    瘧疾研究工作不外乎藥物治療、免疫反應和蚊子方面的問題。因為不方便用人體做試驗,所以那時候我們做的都是猴子瘧疾。當時有一位研究人員做出蚊子的細胞系(cell line),所以那時曾經試過用細胞來培養瘧原蟲,希望能夠大量繁殖,供製造抗原之用。這方面沒什麼成果,因為瘧原蟲在蚊子體內發育情況與細胞培養的情況差異甚大,沒有養殖成功。後來又改向血清免疫方面做研究,實驗動物是猴子和老鼠,這些研究也沒有什麼重大進展。因為瘧疾方面許多問題都已經解決了,所以本省才能順利予以根除,剩下尚未解決的都是難以突破的難題。NAMRU-2盡全力去碰這些難題,雖然沒什麼重大成果,卻是意料中事。

    血絲蟲病

    台灣的血絲蟲病(又叫象皮病)也是政府長久致力於防治的對象,只要在台灣南部找到一個病人,便全力追蹤,一個個予以治療,所以未構成公共衛生上的危害。NAMRU-2也沒有插手的餘地,故一直沒有進行研究工作。1969~1970年間,NAMRU-2雅加達分所成立之後,才開始血絲蟲病研究。印尼的血絲蟲病患相當多,那時金門還有病患,所以印尼和金門一起做。我們把養出來的東鄉斑蚊(Aedes togoi)裝在紙杯中,送到印尼和金門去叮咬病人。收回來的蚊子再進行解剖,收取第三期幼蟲,進行動物實驗。因為斑氏血絲蟲(Wuchereria bancrofti)只感染人類,實驗相當困難。後來我們給猴子打了免疫抑制藥物才勉強感染上。當時,工作人員為了做這個實驗往往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非常辛苦。由猴子再感染蚊子的實驗最近已獲成功,此已令人十分滿意,這是全世界第一次人工感染成功的動物,所以非常珍貴。我們盡量想辦法使這些血絲蟲適應猴子身體,將來有了什麼新藥,就可以拿猴子做試驗,不必用人體做。

    NAMRU-2要撤離的時候,因為菲律賓方面的工作尚未展開,無人照顧,所以這些猴子目前還留在NAMRU-2台北原址,並請兩個人繼續做感染和維持的研究工作。

    恙蟲病

    台灣的立克次小體疾病有兩種:都市立克次病(urban rickettsia)是跳蚤、等媒介感染的,比較少見,沒有人做研究。野外型立克次病(rural rickettsia)又叫恙蟲病(scrub typhus),和軍隊有關,軍人在野外活動時,會受恙媒介而感染立克次小體,這種病比較嚴重,所以研究的人也較多。以前我在潮州瘧疾研究所曾經和NAMRU-2合作研究,我們派人到澎湖採恙蟲,回到實驗室分離病原體。這是1962年前後的事,以後又停頓了。在這之前,日本人也曾做分離工作,但他們是分離人體的病原體,並不是用野外採集的材料。

    越戰期間美軍雖然也遭過恙蟲病,但由於恙蟲病是地方性疾病,不會大規模傳染,所以不受重視。後來有一些專家,像馮比南博士(Dr. Van-Peenen,第三任NAMRU-2所長)對此問題有興趣,便在澎湖設立採集點,捕捉老鼠、帶回恙蟲,並分離立克次小體,進行研究。以往立克次小體的診斷方法不可靠,最近改用螢光抗體法鑑定,便確定得多了。算起來NAMRU-2對恙蟲病的研究也是不少。

    寄生蟲病

    寄生蟲病都是慢性疾病,一般不受重視。由於這種病地方色彩較濃,NAMRU-2因此也做了不少。

    一﹑毛線蟲病(capillariasis)

    寄生蟲研究工作中,最受重視的是在菲律賓發現的毛線蟲(Capillaria)。當地土著喜歡生吃小魚,這種寄生蟲隨著小魚感染人體,便在肚子裡大量繁殖,嚴重的會使人死亡。人們不知有這種寄生蟲病,以為是魔鬼附身。這種病是一種從未發現的新病,寄生蟲也是新發現的,因此發表新種,命名為菲律賓毛線蟲(Capillaria philippinensis)。後來繼續調查的結果,發現泰國也有此病。

    二﹑利什曼原蟲病(leishmaniasis)

    利什曼原蟲病是藉白蛉子傳播的一種原蟲病,黑熱病就是較著名的一種。黑熱病在我國華北是常見的疾病,當年國軍隨政府遷台,有不少病人到了台灣,這些病人均受追蹤治療。台灣本省有沒有這種疾病?一直沒有人知道。後來有山胞患了癩病,起初以為是痳瘋病,檢查之後醫生認為不是,便轉到馬偕醫院。該醫院將患者組織切片送到NAMRU-2培養,證明確是利什曼原蟲病。由於患者是山胞,沒有出國,所有沒有在外國感染的機會,很可能是本地感染的。這種病會不會立刻傳播出來?白蛉子病媒多不多?這都有待進一步追查,NAMRU-2立刻組隊前往尖石鄉調查。調查結果,在當地找到兩種白蛉子,不過這兩種白蛉子卻不吸人血,只吃蟾蜍和壁虎的血,看來不會傳播該原蟲。所以,這一次山胞病患究竟是如何感染上原蟲?原因仍然不明,很可能是經吸血昆蟲而機械的污染,NAMRU-2卻藉此機會,追查了本地的利什曼原蟲病。

    三﹑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

    血吸蟲病在台灣並不重要,因為在台灣的血吸蟲只會感染動物。菲律賓和印尼的病人卻很多,情況十分嚴重,所以NAMRU-2對此問題也做了相當多的研究工作。因為台灣發現的許多不同的釘螺(Onchomelania),對不同的血吸蟲有不同的感受性,這在流行病學上的意義十分重大,因此NAMRU-2便針對此一問題進行研究。印尼方面也做了很多類似的研究工作,發表了很多有用的資料。

    寄生蟲方面的研究我介入的較少,據我所知,就是以上三項研究比較重要。

    病毒研究

    NAMRU-2在台灣最大的貢獻就是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簡稱JE)的研究。台灣各種疾病都有人做過,NAMRU-2沒有插手餘地,JE才真正讓它表現一番。

    JE是一種濾過性病毒引起的疾病,每年五至七月間流行,會造成小孩子的腦炎,嚴重的會造成癡呆症或致死。以往沒有人研究JE的原因,是因為瘧疾太猖獗了,在日據時期,只要發高燒就想到瘧疾,別的病根本不考慮,所以腦炎顯不出來。台灣光復之後,政府努力撲滅了瘧疾,JE就顯出來了。這時候發燒的病已經不是瘧疾,那一定是其他的病,值得進一步研究。那時我在潮州瘧疾研究所工作,NAMRU-2已經著手調查。他們將台灣分為北、中、南三區,採蚊子進行研究。南部地區的研究工作,NAMRU-2就是委託我替他們做的。我那時雇了兩個人抓蚊子,裝到籠子中寄回台北。因為天氣熱,怕蚊子死掉,蚊籠裡都放冰塊。送到NAMRU-2之後蚊子都還是活的,立刻進行病毒分離工作。這個工作很快就有結果了,北部發現三斑家蚊有病毒,南部是三斑家蚊和白頭家蚊(Culex fuscocephala)有病毒。當時在NAMRU-2主持這個研究計畫的德特博士(Dr. Detel)想進一步探求每年JE再流行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候鳥帶來的,問題是候鳥怎會每年都帶病毒過來?為要追查這個問題,NAMRU-2在新竹關西JE流行區一帶,設立了一個野外工作站。他們在固定的地點放養幾頭小豬(託人代養),定期抽血檢查,看這些小豬染上JE的日期和比率。這些小豬由台糖公司供應,事先都做過血液檢驗,沒有JE抗體的才予使用。放養之後,小豬每週採血兩次,目的是要分離病毒。JE出現在血液的時間只持續二至三天(體內抗體一產生,就找不到病毒了),所以我們一週採血兩次才不會錯過了病毒。小豬採血的時候,同時也從蚊子、人體和鳥類進行病毒分離,看那一種動物先感染。這種工作做了五至六年,每年發現病毒的先後順序都是豬→蚊→人→鳥類和其他動物。如果是鳥類帶進JE病毒使台灣造成腦炎流行的說法正確,應該是鳥類最先分離到病毒才對。研究結果恰好相反,所以這個說法被否定了。JE病毒由此可知,一定是留在本島越冬,明年再引起流行。那麼JE病毒是如何越冬的呢?NAMRU-2又進一步追查這個問題。

    平常蚊子吸血是用來使卵發育,所以吸了血才能產卵。越冬以前的蚊子,吸了血之後卻不用來產卵,而是產生脂肪體保存在體內,過完冬天之後,這些脂肪體用完了,蚊子才又出來叮血、產卵。日本人當初認為是這些越冬的蚊子保持JE病毒過冬,春天一到他們就用乾冰捕蚊器採幾十萬隻蚊子做病毒分離工作,卻一直未能證實他們的想法。有人還將捕到的蚊子分析其年齡組成,企圖找出一個結果,這些研究結果都是否定的。於是,有人懷疑到那些會冬眠的動物(蝙蝠等)攜帶病毒過冬。因為冬眠的蝙蝠找不到,我們在實驗室裡給牠人工打病毒,看JE病毒能在體內維持多久?結果JE病毒只能維持10天到2週。由此看來,蝙蝠也不可能帶JE病毒過冬。至此,研究工作呈膠著狀態,沒有什麼進展。

    到了最近,有人發現La Cross病毒(加州腦炎病毒之一)。春天可從樹洞採得的斑紋幼蟲分離到病毒,由此可知這種病毒可藉蚊卵越冬。前年,夏威夷的羅森(L. Rosen)找NAMRU-2合作,進行JE病毒在蚊卵中越冬的試驗。這個實驗是將病毒打進蚊子體內,然後讓蚊子吸血、產卵,養出下一代,再進行病毒分離。結果我們發現台灣的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和東鄉斑蚊均可經卵傳染(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這個實驗證明了病毒可藉斑蚊的卵越冬的可能性,至於自然界的JE病毒是否靠斑蚊的卵越冬?還得繼續求證。

    在台灣,傳播JE病毒的蚊子是三斑家蚊,當初所稱的三斑家蚊,事實上我發現是三斑家蚊和環紋家蚊混合的。我們在實驗室做感染試驗,發現這兩種蚊子都能傳播JE病毒。在野外,環紋家蚊分布廣、數量大,所以比三斑家蚊重要。家蚊雖然是JE病毒的媒介蚊子,但其蚊卵在水中很快孵化,不能耐乾,無法越冬,所以JE病毒自然也不能由家蚊的卵保持越冬。斑蚊的卵則可以耐乾不死,到了隔年雨季,水來了才孵化。所以我們認為JE病毒藉斑蚊的卵越冬比較合理。最近我們又發現三斑家蚊也可以將JE病毒傳染給卵,下一代蚊蟲成長之後就有JE病毒。此外還有不少新發現,JE病毒的流行病學概念會因這些新發現而整個改觀的。有了以上這些基礎研究,我們進行防治工作時才有所依據,因此,這些研究對台灣的貢獻極大。

    高等動物的研究

    因為野外高等動物的疾病能反映人類疾病的潛在危機,所以從事野外疾病調查時,野生動物的分類是十分重要的。日本人以前在台灣也做了不少分類工作,不過,總有一些不十分清楚。

    NAMRU-2在台灣工作期間,有一位哺乳動物學家將台灣的哺乳動物再整理一遍,發現了好幾種新種。台灣因此又多了幾種前所未聞的新動物,我們的動物分類資料也因此更為完備。

    組織培養

    NAMRU-2的組織培養也做得十分出色,尤其著名的是節肢動物的細胞培養。他們做出了兩種蚊子的細胞系,分別是從熱帶家蚊和三斑家蚊培養出來的。這些實驗用的蚊子都是我養出來,供他們使用的。此外,蜱(tick)的細胞系也做出來了。這些細胞培養可供病毒診斷之用,因此極具研究價值。

    昆蟲學研究

    NAMRU-2在台灣做的昆蟲研究都是與疾病有關的衛生昆蟲,如蚊、蠅、蚤、等。過去日本人在台灣也做蚊子分類,不過他們針對瘧蚊做研究,所以光復前有15種瘧蚊,到現在也沒有人再發現新種,可見他們做得很徹底。

    瘧蚊以外的蚊子,光復前有40多種,後來周欽賢博士和我同時做蚊子調查,報告了好幾種,使台灣的紀錄到達60種。周博士本來在南京中央衛生實驗院,派到台灣來成立台灣瘧疾研究所(由洛克斐勒基金會支持),所址設在潮州。後來洛克斐勒基金會撤走,研究所交給政府,成為台灣省瘧疾研究所。周博士之後,台灣只剩我一個人做蚊子分類,到現在為止,總共已發現有130種以上,種數增加了一倍!增加的60幾種都是我發現的,其中的28種新種是我命名的(見表一,1~28)。因為研究蚊子的關係,我還發現了一種新的瘧疾原蟲,命名為Plasmodium watteni(見表一,29)。

    NAMRU-2除了支持蚊子的研究之外,也支持白蛉子的研究工作。白蛉子是黑熱病的媒介昆蟲,1930年日本人在台灣曾經發表一隻雄性白蛉子,以後就沒有紀錄了。因為國軍自大陸撤退時,黑熱病患者都送NAMRU-2治療與研究,當時的郝伯特(Capt. H. S. Hurlbut)博士是昆蟲學家,便注意到白蛉子的問題。於是我開始進行調查,發現台灣到處有白蛉子,可是台灣的白蛉子不吸人血,所以不會傳播疾病。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發現了10種白蛉子,一半以上是新種,有一種新亞種Phlebotomus iyengari taiwanensis已經發表(見表一,30),其餘的尚?漃表。

    NAMRU-2也做了糠蚊的研究工作,報告了30多種。糠蚊除了吸血、造成騷擾之外,沒什麼重要性。有一種糠蚊(Culicoides arakawai)可以傳播原蟲Leucocytozoon caulleryi使雞發病,病雞的產蛋率下降,肉雞也會因病養不大,對養雞業造成很大的打擊。目前雞飼料裡都加入一種抗瘧藥物Pyrimethamine,所以不怕糠蚊。可是雞吃了此藥之後,雞蛋裡也會含此成分,轉而讓人吃到,會威脅健康。目前日本已經禁止在雞飼料裡添加Pyrimethamine,如果我政府也禁用此藥,糠蚊就會造成很大威脅。現在我們正在花蓮做台灣蠛蠓防治試驗工作,其中殺蟲劑滴滴威必(DDVP)和馬拉松(malathion)對糠蚊效果均尚稱良好,但用誘蟲燈捕殺的效果最為顯著。所以我建議養雞戶以後遇到糠蚊的問題,可以買誘蟲燈天天用,予以捕殺。

    NAMRU-2昆蟲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中,蚊子養殖工作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蚊子在野外繁殖,受到地方性、季節性的限制,得來不易,將牠們養在實驗室裡,要用的時候才方便。NAMRU-2的蚊子養殖工作由我主持,最多的時候多達20幾種。NAMRU-2撤走的時候,所有的蚊子我都留下來,目前在傳染病研究所繼續養殖下去。養起來的蚊子裡,有一種巨型的巨蚊(Toxorhynchites amboinensis),是目前最受重視的。前面我提到的病毒分離實驗中,一隻巨蚊可以當一隻小白鼠使用,甚至比小白鼠好用。根據我們的經驗,小白鼠法是病毒分離的傳統方法,用細胞培養也很靈敏,而巨蚊法比上兩種敏感度高好幾倍。所以,我目前和夏威夷合作的病毒研究工作已經捨棄小白鼠法和細胞培養法,專門使用巨蚊來分離病毒。巨蚊法不但敏感度高,同時還不怕野外樣本的雜菌,雜菌會影響小白鼠法和細胞培養法,卻不影響巨蚊法。由於巨蚊分離病毒的方法特別靈敏,我們才能完成證明別人做不到的蚊子經卵傳染實驗。這個現象早就有人懷疑,日本和中國大陸的學者也曾由野外幼蟲分離出病毒,可是實驗方法不夠敏感,所獲得的珍貴結果無法重複驗證,因而失去信心,也不敢下結論。現在我們用巨蚊分離病毒,做過的實驗均可重複驗證,所以信心十足。巨蚊分離病毒雖然方便,養殖工作卻十分繁重;因為巨蚊幼蟲須吃其他蚊子幼蟲,想養一批巨蚊就必須先養出數十倍的其他種蚊子才行。

    除了以上所提的研究工作之外,NAMRU-2尚有物理、臨床、電腦和實驗動物等不同的部門從事不同的研究題目。據我所知,有一些美國學者透過NAMRU-2的關係到台灣來,研究台灣那些與醫學有關的生物,有人也因此獲得博士學位。我們自己人對這類問題的研究反而少,這是因為這種研究耗錢耗人力,又不像臨床醫學直接對病人有好處,主管單位也不會積極地支持。

    NAMRU-2卻在這方面投下了大量的經費和人力,這些研究成果在醫學雜誌發表,可幫助其他國家解決類似的問題。因為這些研究工作都拿台灣的素材,在台灣完成,研究人員可以參考這些已建立的本土資料解決任何突發事件,而不必從頭摸索起,因此對台灣更具意義。

    研究密切配合,值得學習

    訪:NAMRU-2既然是一個軍事單位,有沒有限制研究著作的發表?

    連:NAMRU-2對於職員的研究著作相當重視,不但沒有限制,還將個人所有的著作印在職員名冊裡。如此,每一個人的專長便可由這些著作一眼看出來。NAMRU-2所印供外人參考的小冊子中,每一部門的介紹文字後面也附有職員的新近研究著作,外人從這些著作的題目,很容易可以了解這個部門的研究概況。想進一步了解研究細節的人,也可以根據這些線索,在各圖書館查閱NAMRU-2職員的著作。這種方法可以促進學術交流,對研究計畫間或人與人間的合作,也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資料,值得我們學習。

    訪:NAMRU-2如何訂定研究計畫?經費預算如何決定?

    連:研究計畫都由研究員自行擬定,當然上級的意見也很重要,例如越戰期間提出瘧疾研究計畫,申請經費時就比其他題目容易通過。一個研究計畫的經費差不多是十幾萬美元,合台幣數百萬元,研究計畫一多,經費便十分可觀了。

    訪:研究計畫訂定之後,如何執行呢?有沒有什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呢?

    連:經費充足是一大特點,NAMRU-2雇用大批中國籍研究助理為他們工作,職員最多的時期達400人。人多、錢多,還可利用美軍強大的運輸能力將人員送達偏遠的工作地點,可以在短期內解決十分複雜的科學問題。因為NAMRU-2有以上特點,研究材料便可源源不斷地從野外進入實驗室,帶動整個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此外,另一個特點就是研究員之間的密切合作,任何一項研究工作都不是單獨一個人完成的,而是由許多不同專長的人互助合作完成的。例如我們到印尼的小島工作,每一部門都派人參加,運輸機運去大批器材,連吉普車都運去。到了目的地之後,再雇用當地大卡車和當地的助理人員。開始工作時,隨行的醫生為當地居民看病採血,捕動物的人捕動物,捉蟲的人捉蟲,做細菌的人培養細菌,大家分頭進行。回到台北實驗室之後,各種標本都要分送各相關部門,分頭進行研究分析。平常研究過程中遭遇生化問題時,立刻可以委託生化部門解決,遭遇細菌問題時立刻委託微生物部門解決,自己當然也要協助其他部門工作。如此,整個研究所的每一部門彼此密切配合,研究的功效才能發揮到極致。所以,NAMRU-2雖然分為許多組,彼此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卻使它們結合為一體。這些特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訪:NAMRU-2有沒有研究人員溝通意見的特別方式?像研討會一類的活動多不多?

    連:所內沒什麼特別的研討會,平常就可以隨意交換意見。而且我們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咖啡時間,大家可以停下工作,到餐飲部喝飲料、吃點心和聊天,有許多事情是在這個時間彼此協調解決的。

    訪:職員的待遇如何?

    連:NAMRU-2的職員薪水相當高,低薪職員的薪水約合外面薪水的兩倍,高薪人員的薪水可高達外面的四倍,所以平均來說,差不多是一般薪水標準的三倍,薪水相當高。因為薪水高,許多人都想進來。平常一週只上五天班,週六和週日放假,國定假日照樣放假,遇到美國假日又放假,所以假期很多。如因研究需要而加班,則以補假代替核發加班費,研究工作也不會因而停頓。

    訪:職員的管理和考核情形如何?人員流動性如何?

    連:NAMRU-2的職員只分研究員和研究助理兩級,研究員職位不多,所以一旦佔了研究助理缺,再怎麼努力都是研究助理,沒有擢升機會。研究助理的管理和考核由研究員負責,例行工作也由研究人員安排。

    研究助理若是大學畢業生或碩士,大部分只做兩三年就離開,出國深造。只有那些沒有大學學位的高初中畢業生或職校畢業生已在政府機關工作多年,為了提高收入才進入NAMRU-2,這些人多半做很久,有的做了20年以上。所以,整體說起來,學歷較差的人員流動性小,學歷較好的人員流動性極高。

    訪:在國內的醫學院有沒有人從事與NAMRU-2相似的研究工作?成效如何?

    連:臨床的工作在醫學院比較受重視,像這一類基礎醫學的研究工作,花了很多錢,其成果不如臨床研究可以立刻將錢收回,所以公家支持的經費也少。雖然各學校也都有人向國科會申請研究經費,也多半是一個人一個計畫,力量十分單薄。而且個人經費也不連貫,一年換一個研究題目,誰也不願意去碰真正的難題。

    政府雖然也設立了許多類似的研究所,分別負責傳染病、預防醫學、藥物、食品等研究工作,可惜研究單位太過分散,人員不能彼此配合。也因為經費分散而買不起較精密的儀器,研究單位往往淪為生產單位或行政單位,失去了研究功能。NAMRU-2的人力和財力十分龐大,它同時也留意到經費和研究題材的連貫性。他們的軍職人員就像我們服預官役一樣,來台灣服役兩年就回國了,單位主管也是兩年一換。為了防止人員流動時影響研究題材的連貫性,所長之下設置一個科學主管(scientific director),由高樂士(Dr. J. H. Cross)博士擔任,管理各研究計畫。因他本人是文職人員,長期留所,不隨所長的調動而調動,整個研究所的目標和研究計畫的連貫性因此可以掌握住。

    國內基礎醫學,有待加強

    訪:NAMRU-2撤退時,所內的中國職員都到那裡去了?

    連:那些中國職員出國的出國,改行的改行,反正是各走各的路。政府未能將這些技術員留住,讓他們分散掉實在可惜。這是因為公家機構多半沒有缺,無法安插太多人。另一方面,NAMRU-2的職員薪水高,離職時也帶有一大筆離職金,對公家的待遇因此不感興趣。

    假如NAMRU-2撤退的時候,能成立一個中央級的「衛生實驗院」,或許可以將這些技術員全部留住,至少還可以接收該所的儀器和圖書。經營了二十幾年,一下子人員、儀器和圖書都分散了,實在太可惜!

    訪:連先生為什麼決定留在國內?

    連:本來夏威夷方面希望我過去的,我沒有去。因為NAMRU-2離開以前和我約定好,所有的蚊子標本可以跟我走。這些標本收集了好多年,不僅僅是台灣的,還有亞洲其他國家的標本。像國寶一般珍貴的標本,當然是留在國內比較好,如果我去夏威夷,這些標本就會送到美國博物館去,這是國家的損失!因此我決定留在國內,接管這些標本,還帶了一些儀器來傳染病研究所。此外,我還在台大醫學院、國防醫學院、高雄醫學院和陽明醫學院教授醫用昆蟲學。如果我跑掉了,會影響開課,留在國內還可以對國家多作貢獻。

    訪:您認為國內的基礎醫學研究工作應該如何加強?

    連:基礎醫學各校都有研究人才,但缺乏交流,工作量也少,力量微弱而不連續。所以有心做研究的個人應該多多連絡,多合作。我想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應該成立一個規模大一點的「中央衛生實驗院」,使經費集中,人員集中,才能順利推展這一方面的工作。

    吳惠國、江建勳現任職於國防醫學院。

    曾惠中現任教於東吳大學微生物系,本刊總編輯。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讀 Dr. Anna Belogurova的碩士論文
  • 懷念曹永和老師
  • 幹嘛?cynical!
  • 猟犬、大倉土木株式会社與門牌潭發電所
  • 日月潭電車母面頂兮黑狗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