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50年代の台湾』国際学術シンポジウム

本文發表於 2009 年 06 月 29 日 09:32

dscf0736.JPG

 開    幕    式 : 松田吉郎     台湾史研究会長致詞

本次研討會,邀請台、日兩國學者,探討台灣在1940、50年代與日本與美國,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層面,在歷史上的連續與斷裂的意義。期望建立兩會及台日之歷史學者長期的制度性交流管道,提供雙方學者共同研究、討論的機會與平台,並進而擴大台灣歷史學會與日本台湾史研究会的學術交流。

dscf0738.JPG

 開    幕    式 : 薛化元 理事長致詞  松田吉郎 會長致詞

主持人 報告人 評論人 論文題目
鄭欽仁 施正鋒 林正義 美國在艾森豪總統時期(1953-61)的對台政策
前田直樹 張淑雅 冷戦期の米台関係
褚填正 陳文賢 重讀解密檔案:釐析尼克森時期美中會談之台獨意涵對美政策影響
薛化元 蔡錦堂 林呈蓉 雜誌《杏》(アンズ1943-1948)與讀書會的青年菁英
張修慎 陳君愷 「鄉土意識」的背後:從「日本文化的回歸」到「近代的超克」之精神史分析
陳延輝 陳翠蓮 李萬居(1901-1966)的民主政治思想研究
張勝彥 李乾朗 專題演講 1940、1950年代的台灣建築現象
薛化元 松田吉郎 專題演講 基隆信用組合から基隆第一信用合作社
張勝彥 北波道子 張人傑 公営事業の成立と接収資産
李 為 楨 張怡敏 戰後台灣銀行接收與其機能的演變
今井孝司 曾妙慧 社会事業の否定と民生主義の確立―1945年から1955年を中心に
張炎憲 山田敦 蔡龍保 1940、50年代の台湾鉄道と日本車両工業
郭雲萍 松田吉郎 戰後初期台灣水利之發展(1945-1956)

dscf0737.JPG

 收到學長寄來email ,發現那麼多朋友要從日本來,再加上前台湾史研究会長石田浩教授去世後,在台湾辦的一場學術研討會。1997年《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出版前,石田浩教授讓我這學院外的人在関西大学台湾史研究会上報告我的研究題目,當時就請張修慎小姐幫我翻譯,讓我感到非常溫馨,也有勇氣繼續在這領域走下去。由於日本學者不吝給予提攜,讓我有比在台灣多的機會報告我努力的業績。相對之下,在2008年在台灣受才有些能見度的版主勢必要到場向友人致意。

dscf0741.JPG

 張修慎老師的『「鄉土意識」的背後:從「日本文化的回歸」到「近代的超克」之精神史分析』,是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她以張文環的努力來看那時代台灣的「鄉土意識」。至於「近代的超克」是令人著迷的思想問題,她也引用酒井直樹《日本思想という問題》、竹內好《近代の超克》,這是台灣史研究邁入一更精緻的領域—思想史。質得大力推薦。

dscf0745.JPG

李乾朗『1940、1950年代的台灣建築現象』專題演講,分成三期:

一、1937之後台灣進入非常期有4類建築

1.現代主義建築:台北松山菸廠(1939)、台北市役所(1940),造型呈現簡潔立体。

2.藝術裝飾派(Art Deco):1930年代受歐美影響,表現幾何体之美。台北電信局(1937)、台北鐵道機場浴場(1938)、台北駅(1941)。

3.西洋古典主義:多用於銀行建築。台北台灣銀行(1938)、台中彰化銀行(1938)。

4.興亞、帝冠式:具有日本及東方風格,滿州國普遍。台北放送局(1931)、台北高等法院(1934)、高雄州廳(1939)、高雄市役所(1940)、高雄駅(1941)。

二、太平洋戰爭(1942~1945):物質缺乏,建設停頓,只有機場建築。如新竹、屏東第八聯隊。

三、戰後10年;228事件、韓戰、美軍駐防,有2類建築

1.延續簡潔之現代主義、國際式樣(International Style):台北農復會大樓(1958)、經濟部(1955)、台大土木館(1956)。

2.宮殿式移植:高雄台灣銀行(1948)、淡江大學宮燈大道校舍(1957)。

四、結語:戰前吸收多元樣式、類型多。戰後宮殿式與帝冠式之異同如何?

dscf0743.JPG

張勝彥院長專題演講主持人

如果不精彩,版主是不可能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敲打的,可惜無法取得寫真,天氣太熱,請勿要求我去拍攝!

dscf0755.JPG

 今井孝司『社会事業の否定と民生主義の確立―1945年から1955年を中心に』,這是值得推薦的論文,版主很擔心今井孝司博士今後是否能取得入台湾之許可。他提出戰前社会事業發展史,但在「民生主義」的大帽子下,否定戰前社会事業,建立了戰後的以統治及分裂為目的的保險制度,「高級的」有保險,「低級的」沒有保險之差別待遇。

dscf0758.JPG

 山田敦『1940、50年代の台湾鉄道と日本車両工業』,我要抄2段供研究GHQ與台湾的關心者,p8「這些全由美援資金採購的車両,由日本車両輸出組合所看到的資料,也只明白寫著,這些車両是由美國EPS(緊急用品直接調度機關)所購買,送往台灣」;p12「輸往台灣的ボギー貨車,配備有透過與美國National Mallable and Steel Casting公司技術合作生產的C-1台車。」。論文請自己閱讀罷。

dscf0754.JPG

『公営事業の成立と接収資産』的報告人北波道子博士,在本blog出現人名最多的研究者,石田浩教授的大弟子,去関西大学接受她的案內與協助最多。

dscf0759.JPG

 張炎憲教授最後一場的主持人,我的3本台灣史著作的序的撰寫人。

dscf0757.JPG

褚填正『重讀解密檔案:釐析尼克森時期美中會談之台獨意涵對美政策影響』,他沒有拋棄既有出版品,就須要與與垃圾戰鬥,而被既有出版品纏住。

dscf0740.JPG

1940、50年代的台湾,我給它的印象說法「台湾最黑暗的時代」,而且是很多還沒有研究的領域。《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再從事寫作之時,就遇到是否要對既有出版品去耙梳,發現如果這樣下去,會被垃圾纏住而無法脫身,就下定主義,事後出版品一律拒絕抄錄下來,只有第一手史料才是我的寫作要件。 此外,由於戰後史的扭曲,非學界出身,沒讀太多戰後出版品,我只使用第一手史料,完成不理事後出版品,沒有被污染或先入為主之困境,有很大的自主權決定史料的重要性與否。

dscf0739.JPG

美援與韓戰關係之誤解,一般的理解是美援因韓戰而來,我提出2個否證:

1.宣佈西螺大橋之續建:在韓戰19500627之前宣佈西螺大橋援助案(5/10西螺大橋美同意續建),而文獻顯示西螺大橋援助案是軍協。

2.西北航空公司首航台北。此事發生在1950/6/5,只有新生報有報導,新聞說「打開臺美處女航之西北航空公司五引擎豪華客機,昨(5)日下午自東京飛抵臺北松山機場,停留3刻鐘後,即復飛馬尼拉…該公司客機,今後將每週一自東京飛臺北,轉馬尼拉;每週三自馬尼拉來臺北,轉赴東京..與赴美之航線銜接。…此間日來,盛傳下述一項消息。西北航空公司董事長亨特,在開闢這條東京臺北馬尼拉航線前(四月底),適在東京,曾往訪麥帥,徵詢麥帥對開闢這條航線的個人意見,回答是,放心的去開闢吧!因此,這條航線便迅速而順利的開闢了。」

韓戰發生前21天,為何會發生此事?西北航空公司首航台北,顯然是美援的一環。

在寫《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時,有一重要的發現,從1945以後,有很多外國顧問受聘於台灣,他們在台灣的活動沒有被研究,讓一些不肖之徒可以宣稱『台灣經濟奇蹟』是他創建的。在陳儀政權內就有,美援時期更是顧問一推在為台灣抵抗共匪而努力。

我們大家要注意,有一些不要臉的御用之徒,接受單位之委託,美其名為研究,準備作反動之歷史敘述。舉例來說,台北市由馬贏得選舉之後,228紀念館作法整個被竄改,其歷史敘述被翻轉與淡化,以前抱持不參加的作法,這樣是不對的,它越是想法不讓我們參加,我們越是要參加,做一個異議的存在,大家要聯手參加並組成異議的發言,互相聲援,達成阻止反動。

dscf0762.JPG

阿部賢介(政治大學研究生)在幫松田吉郎会長的評論口譯。

4 回應 針對 “『1940、50年代の台湾』国際学術シンポジウム”

  1. 林炳炎 寫道:

    讀《亞洲意味著什麼?》—回應孫歌博士

    最近在唐山書店看到一本書,是孫歌博士著作,巨流出版的《亞洲意味著什麼?》,裡面談到有關竹內好與丸山真男兩個日本著名思想家,毫不遲疑的買一本。

    幾年前,康乃爾大學的酒井直樹教授在月涵樓談『後殖民的焦慮』,當天晚上我把已經定稿的書作一翻修。去年同樣在月涵樓聽到孫歌博士演講解構漢學,害我當場昏眩,對來自我們敵國的北京大學學者,產生敬意。酒井直樹教授的文章迷惑我,雖然很努力讀,但讀的多,了解的少。後來發現原來他/她們是在同樣的學術圈。

    讀《亞洲意味著什麼?》,不,我才讀完導言而已,就如此迫不及待的要回應。作為學術圈外人,要回應學者的著作,實是不自量力。但我是衝著「這些論文傳達的想法離台灣讀者更近」這句話,而斗膽用沒有學術身份的素人來回應。

    讀完導言,掩卷而嘆,China人能讀懂者幾希。在台灣學術圈內應該有不少人能會通,而學院外的素人,我願不避粗鄙來談這本書對台灣學者的重要性。當然所有China的那兩漢字,我採取自動轉成台灣或用China來讀。

    要先從我的背景開始來談,年近60,大學讀工程,數學是最愛,工作中又回學校修管理碩士,畢業後在美國Fibonacci Quarterly 發表數學論文,直到1988大車禍後,台灣歷史雪融之際,養傷中開始讀228歷史,將自己的最愛數學與工程拋棄,轉向台灣史。自我學習,任何人都是我的老師,文化研究成為關懷重點。

    到底我是什麼?是我台灣史重心,經過一番的內心掙扎,終於脫下那虛構的漢人外衣,從我的出生地名『剝頭埔』(台語音,通常被寫成北投埔)作我的認同起點,由於讀台灣史的關係,知道所有**埔,它意味著平埔族的印記,『剝頭埔』成為我的身份象徵。知道台灣有平埔運動。從Said的出版品,我知道平埔認同是研究(或學院外的我稱為遊戲)台灣必備的條件,否則,就會是殖民者的研究(Orientalism),這是台灣多重殖民的歷史經驗的後果。譬如,在談到「台語中的原住民用語」,就帶有濃厚的「殖民者的研究」或Orientalism,就像英國人研究殖民地阿拉伯一樣令人不爽。因為根據耶魯大學博士的研究,在荷蘭時代,在台南的3國(麻豆、蕭朗、新崗)就是使用現在的台語,所以說閩南話是不對的,也許在7000年前,人群從南邊往北遷移,而平埔就是說近似現在台語的人群。如此,也能說明海南人的語言有近似台語之群。不要被「胡人南下」的鐵板印象沖昏頭!為何北進說會不對?

    由於這樣的跨越邊界的經驗,也跑到東京大學等圖書館遊戲,進行越界的遊戲。開始關心西田幾多郎說什麼,誰是竹內好、西谷啟志…,一些奇怪的姓氏進入我的周邊。戰前的思想有多少影響到台灣?日本近代化與台灣的現代化,特別是我關心的是技術如何在台灣等等跑進腦海。

    最後,我要舉1980年我在紐約Chinatown面對猶太人教授的經驗,教授質疑「戇子khong-kia’n」(台語呆子,近似孔子的台語發音)銅像下的禮運大同篇,當時是呆頭呆腦的工程師還替「戇子」辯護,教授說那麼美麗的文字是不存在的。現在我會說「不錯,那是給人民服用的嗎啡」。順著這樣的脈絡,在妳的「亞洲意識」裡,「漢學」是解構的對象?還是建立「亞洲意識」的基石?作為敵國的讀者,不應該問那麼尖銳的問題,因我怕看到另一即將被批鬥的魯迅。
    2002年1月19日一個不自量力的素人pylin敬具

  2. 陳凱劭 寫道:
    狗去豬來:二二八前夕美國情報檔案解密
  3. 葉雪淳 寫道:
    Baktaobo 剝頭埔


    These bloopers are hilarious
      

  4. 北投埔 寫道:

    哈哈, 與葉前輩有同樣的愛好, 真是有緣!!!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2008台灣電力歷史建築物參訪──萬大霧社之現場印象
  • 抳的數學遊戲
  • 川上浩二郎基隆築港所長と松本虎太台電社長
  • 陳少維的快門慢舞
  • 台湾電力株式會社の社旗とLOGO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