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師範學院圖書館與其同期之櫻
本文發表於 2010 年 06 月 22 日 11:02退休後,漸漸演變成圖書館當義務演員的習慣。圖書館一定會有館舍、書、書桌、電腦、館員以及讀者。由於世界上圖書館,版主去敲門的還是有幾個,但能成為習慣的只有公館那家與鄰居這間。在公館那家,最近發現,雖然不算常去,但有一非常認真有創意讀者演員,每次看到他半躺在舒服沙發上睡覺,當讀者演員是非常辛苦的。
在鄰居圖書館就會亂看,看到施工相當不錯的正面,那顯然被故意保留下來。以為是戰前的建築物,看到奠基大里石上的文字,才知道1952年6月3日奠基,上面寫著甲方的官爺們。另一面寫下建築設計與承包商。建築設計:利群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陳濯,與工程師程天中。顯然是程天中繪圖,陳濯是曾被滿人所謂四大寇之一陳少白公子,1967年第一屆建築金鼎獎10人得主之一。
舊寫真取自師大網頁
承包商是工礦公司台北營建處,主任是趙俊義,工程師王玉堂。工礦公司董事長郭克悌的大名也掛在上面,郭克悌來早些,其他人可能是驚魂未定的難民。但實際上完成我們看到的卻不是這些人,而是無名英雄。版主玩施工品質達38年,深知「品質是文化素養的表現」,現在的文化不容易有這樣的成果。公共工程委員會所頒的施工品質獎,有那一件能有這樣的品質。這工程離日本時代才6年,工人的文化素養還是日本式。
1953-02-25新聞如是說:師範學院新建圖書館第一期工程,自去年九月間由工礦公司承包動工以來,現已告落成,本學期起即可開始利用。師院劉真院長、工礦公司董事長郭克悌,定25日下午三時在新建圖書館館址聯台舉行酒會柬請外賓及有關人士參加。
舊寫真取自師大網頁
舊寫真取自師大網頁
1955-06-16新聞如是說:師範大學新建工教大樓、英語教學中心、教育資料館及圖書館等工程,均已次第竣工,於昨日下午四時舉行落成典體,教育部長張其昀、省主席嚴家淦、教育廳長劉先雲、美新處長納德勒、安全分署副署長卜蘭德、安全分署教育組長白朗等多人,均到場觀禮。典禮由劉真校長主持,即席致詞,說明師大此次四項工程竣工,亦為配合教學、研究、推廣等項工作,此中工教大樓及教育資料館,完全為美援補助。
安全分署副署長卜蘭德、教育組長白朗、美新處長納德勒等相繼致詞,說明協助建築工程經過,詞畢,即開始剪綵。工教大樓由麥加錫夫人剪綵(共和黨參議員麥加錫),嚴主席啟鑰;教育資料館由白朗夫人剪綵,卜蘭德副署長啟鑰,英語教學中心由嚴主席夫人剪綵,張其昀部長啟鑰;圖書館由納德勒夫人剪綵,劉先雲廳長啟鑰。
根據1947年出版《日產處理委員會結束總報告》27~33頁大倉土木、大林組、鹿島組、清水組、日本鋪道組是121單位併入『工礦股份有限公司』中5單位。據同書66頁委託『工程公司』清算這5單位。而接收但單位是工礦處。工礦公司隨著吳國楨被嚇逃離出國,1954工礦公司就民營化,其所屬台灣工程公司不知如何所終。
師範大學的美援建築現在殘存已經不多,猜測校本部郵局那棟L字形、軍訓室、健康中心還是,其餘早一波清除美國遺毒時被清除。戰後,清除日本遺毒。在蓋文學院大樓時,版主看到拆除『家政館』時,宋美齡題字連同家政館,一個字一個字掉落下來粉碎。
2010-06-22, 1:19 下午
121單位民營企業組成公營的『工礦股份有限公司』, 看它們辦事的態度就是官僚!!貼一張1948年工程分公司廣告scan, 它幾乎沒有什麼幹不了的工程!!
2010-06-22, 3:01 下午
有一非常認真有創意讀者演員,每次看到他半躺在舒服沙發上睡覺,當讀者演員是非常辛苦的。
在高雄文學館一樓極少數座位,倒有享受炎熱氣溫下,佔用睡覺者,提醒工作人員處理。
2010-06-22, 3:05 下午
當年當官的照相時是要翹腿才顯示出派頭!
2010-06-22, 3:06 下午
剪綵的是出錢的代表
2010-06-22, 3:41 下午
門面仿新公園的博物館
1980年代要拆除舊圖書館時
曾經引起保存論戰
校方及建築師採取保留門面作為紀念回應
校方應該不是基於意識形態拆除
而是典型的蓋高樓””才夠用””才進步”才現代”的心態
2010-06-23, 6:34 上午
台灣工程公司,先是由吳文熹(交大土木)負責接收日產而成立。包含版主上述6家重要日產公司。
吳文熹先是長官公署工礦處的土木科科長,處長是包可永。
工礦處底下一度還有公共工程局,局長是費驊。
吳文熹1945來台沒多久就去接台灣工程公司的總經理。
由於工礦處底下所要負責接收的各類公司眾多,所以依照性質區分成不同公司接收日產。
剛開始還認為這些公司停擺也不是辦法,便說這些公司具有軍事價值,由長官公署接收。
有一部分原因基本上是長官公署跟資源委員會搶資產的結果。
比較賺錢的多半被資委會拿走。
(猜測)公司成立後一堆總經理也不是辦法,又很快整合成工礦公司,台灣工程公司變成工程分公司,
吳文熹降為經理。工礦公司總經理為郭克悌。
四大公司(其中一間忘了),台泥、農林、工礦公司的股票最後在土地改革的時候,拿來變成收購地主田地的工具。
工礦公司民營化。
匆匆寫成,日期年代尚未交代。
2010-06-23, 6:38 上午
引自聖約翰校史室————-
http://www.lib.sju.edu.tw/school_history/stjohn5-1-16.asp
程天中
Chen Tien Zhong
1922年出生,祖籍江蘇武進,194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土木系,1951年曾任國內外各大建築師事務所及工程公司、任結構工程師,為工程界之翹楚,先後並出任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及土木技師公會之鑑定委員及理事,考試院且數度聘為襄試委員專司結構之命題。
1971年與旅美著名工程師林同棪教授合作,引進預力混凝土設計新技術與國外新預力錨座法,用於我國之各項建設工程,其設計之著名工程有:高速公路圓山大橋、桃園國際機場候機室結構工程、台北板橋間之光復橋、公路局高屏溪大橋、台北市北門高架橋及台北市峨嵋街立體停車場等,此外設計之代表作有:台北市希爾頓大飯店構體、高雄市楠梓加工區大禮堂屋面及構體,華視火炎山八十公尺高之轉播塔、台視四十五公尺高之多層攝影場、高雄市民族路高架橋、台中市復興路高架橋、台北市光華橋、北迴鐵路和平溪橋等均為現代化之鉅構。
由於工程材料及結構設計之理論研究對預力混凝土、預力鋼、塑性設計、強度設計、震動力學及電腦之應用於結構設計,均有獨到之研究與心得。
2010-06-23, 8:38 上午
臺泥、紙業、農林、工礦四大公司
2010-06-24, 4:20 上午
臺北高校時之圖書館應屬重要設施,宜有記錄。
又當時校舍甚齊全,請及早留下圖像及文字數位化資料。
2010-06-24, 8:55 上午
學長說出台北高校時之圖書館應屬重要設施!!!我雖然是此單位之鄰居, 但抱歉不知日本時代的圖書館長什麼樣子!!!請大家一起追追!!
2010-06-28, 8:26 上午
林先生:
台北高校圖書館原址在現在的師大行政大樓3樓,
目前已不存在,部分圖書現藏於師大圖書館。
圖書館的內部寫真好像看過,找到後再聯絡你。
【版主註】這是權威人士的回信,基於保護提供訊息的來源,恕不外洩。請網友進行實地田野調查,似乎那棟辦公大樓不是軍極密,應該可以參觀。
2010-07-19, 9:11 上午
昨天鄰居圖書館暑假關閉,所以去公館那家,發現非常有趣的怪事,可以看到『台灣大學醫學院學生』品質非常高雅,不寫不快。
當我正在專心使用電腦檢索資料時,聽到鄰座發聲:「你/妳是番仔?那一族的。」
嚇我一跳,我已經公開宣佈我是『北投埔人』,意思非常明顯,『不是漢人啦』。在民主社會,這是沒什麼不允許。我的族群屬性干卿何事?
抬頭一看,鄰座針對版主對面的漂亮美眉發聲,艾ㄚ,這是公然騷擾。對面的漂亮美眉回答:「不是」。鄰座對面讀者聽到公然騷擾,聽了不爽,用台語說「講人番仔,自己才是番仔。」
鄰座冒火,「你講台語我聽不懂,你為什麼不講※語」,罵你有規定要你聽懂?版主能用英、日等4種語言罵人,還在想要如何用外語呢?正思考中!
「馬鹿野郎」罵得好,但不是版主出口。
鄰座火冒三千丈,「你這麼老還在圖書館,你的身份有問題?咦,怎麼還在唸博士班」(不是說版主)雙方互相質疑身份,都拿出學生證。我才知道『台灣大學醫學院學生』品質非常高雅。
戰火沒有這樣就結束,鄰座火燒,「你的學生證沒有蓋章,不合法!」2樓的學生工讀生來勸阻,鄰座竟然怪起工讀生沒有把不合法的讀者驅逐。
這下連老夫都開口:「讀者合不合法不是這位工讀生的責任,是入口應負責把關。」
碰到『台灣大學醫學院學生』瘋子。
聲音非常吵雜,但我們那位可愛的半躺在舒服沙發上睡覺,有創意讀者演員,絲毫沒有受到干擾,睡得非常香甜。所以,在圖書館應該不要限制手機,不要壓低聲音。還可以對人性騷擾。
2010-07-27, 1:14 下午
昨天晚上在鄰居做健身運動, 遇到情報靈通人士, 他說資料太多, 因搬家所以還沒有找到!!
(他如果看到這裡在寫他, 晚上會睡不著!! )
2011-03-09, 12:49 下午
師範學院圖書館與與瑠公圳支流的地理位置歷史
這張寫真在述說這樣的故事
2011-03-27, 5:36 上午
師大圖書館一樓正在展覽『台灣風光 寶島遊記』,這樣的標題是「它者」在看台灣,不是台灣人該有的行為。
由於戰後流亡台灣的難民,常久以來在台灣執行「殖民主義」教育,把台灣人都教成殖民者的態度對待台灣,台灣人沒有人感覺這種殖民體制教育有何錯誤。
這展覽不僅標題是「殖民主義」,連內容也是「殖民主義」。
舉例來說,不是說不能用水墨來表現台灣,而是水墨技法表現濃厚的「中毒現象」所畫出來的內容,完全與台灣無關。而且展出不只一幅。這些畫是閉門作品,沒有實地去走路、感動台灣風光是怎麼的樣態。(感動才能創作)
其它非水墨技法表現濃厚的「中毒現象」封建思維,那一幅畫呈現台灣風光?
寶島遊記應該是支那客的用語吧。
這幾年本土精神的呈現是有在師大蓬勃發展,台語的使用也明顯增加。師大學生應該思考,什麼是本土精神,在藝術上如何呈現台灣風光。
2011-03-27, 8:56 上午
施並錫教授前往烏山頭水庫感受八田與一的用功,期待他的作品。
2011-03-27, 9:00 上午
本校美術系施並錫教授自今年(九十二)九月一日借調出任高雄縣文化局長,任期至九十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施教授為本校六十級美術系校友、紐約市立大學藝研所畢業(M.F.A),自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個展迄今展出不計其數;得獎榮譽無數,僅自一九八七年起,榮獲首屆席德進基金會繪畫大獎、一九九三年中華民國畫學會油畫金爵獎、一九九四年臺灣省文藝協會第十七屆中興文藝獎、一九九九年臺北建成扶輪社臺灣文化獎、二○○一年文建會主辦第四屆文馨獎銀獎、二○○二年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等六項殊榮。
詩、書、畫兼備著作與畫冊小計有十五冊,綜觀學、經歷俱優,掌理高縣文化局相信定能使南臺灣的文藝活動更加蓬勃。
施並錫教授近影。(照片)
2011-03-27, 9:09 上午
981110彰化文化局三樓舉辦「彰顯台灣 化入彩韻」美展,施並錫教授熱情地與觀眾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
2011-03-27, 9:10 上午
981114母校呂培川校長參觀畫展,並特別與施並錫教授的畫作「登玉山」合影,即母校「揚藝樓」大壁畫的本尊,施教授建塑登玉山的圖像,想喚起各界對大地的景仰與報恩,以及對大地歷史的了解,人在大自然面前應學習更加謙遜,尋求與自然共存互惠的新平衡點、線、面,期待玉山成為台灣大地精神的Logo.
日期:西元2009年11月14日
大小: 480乘640 1704乘2272
全尺寸: 1704乘2272
2011-03-27, 9:18 上午
施並錫教授精心設計「台文系系徽」 陳國章教授捐贈一百萬元為基金 獎助台文系學生優秀論文出版 … 一、敦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施並錫教授精心獨詣的設計「系徽」,以學習台灣水牛勤奮謙虛地筆耕台灣文學田,為設計主旨,別具用心。該系已製成胸章,分贈全體師生,別在胸前,時時惕勵自己。
2011-03-27, 10:16 上午
家鄉美 施並錫畫筆抓得住
施並錫表示,他希望透過畫作闡述本土精神。(記者吳為恭攝)
〔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本土畫家施並錫十日在彰化縣文化局舉辦回鄉個展開幕式,他幾年來踏遍故鄉土地,將蘊含的生命力透過畫作呈現出來。他強調,本土精神就是自我認同,希望以畫作闡述本土精神。
26鄉鎮市全入畫
這項「走遍半線‧巡禮故鄉,施並錫彰化采風油畫展」昨天開幕,鄉土詩人吳晟、鄉土作家康原等人都親自到場,這項展至二十五日的個展,共有六十八件作品,是施並錫走遍故鄉的創作,二十六鄉鎮市的人文風情盡在其中。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施並錫表示,他踏遍故鄉土地,將他對鄉土的敬仰與感恩,化做藝術創作的動力,去捕捉生命的感動,讓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也是歷史典故。
以彰化大佛為例,施並錫不僅畫出其莊嚴,也說明所在地是日治時期北白川宮親王彰化遺蹟碑的舊址;秀水鄉的益源古厝,畫出了古色古香的風貌,也說明該處在清代是台灣第三大民宅;二水鄉跑水祭的油畫,重現鄉親緬懷先賢開鑿水圳的恩澤。
施並錫指出,為政者長期蓄意扭曲本土意識,讓台灣人變成歷史記憶薄弱的族群,對自己缺乏信心,只企首眺望天邊彩虹,輕忽跟前的玫瑰,造成長江、黃河人盡皆知,卻不知大肚溪、濁水溪,甚至連員林和雲林都分不清。
強調本土意識
施並錫說,韓劇「大長今」以戲劇形式宣揚韓國的本土精神,他希望以畫作闡述台灣的本土精神,巡禮故鄉,畫出他對彰化的情感,並採用具象方式表達,期能發揮藝術的普遍性,提昇民眾愛土地及眾生的情懷。
2011-12-01, 3:53 下午
上禮拜11/24參加中午的台北高校與台師大校園導覽,雖然沒有跑到圖書館來,認真導覽員有在對面指著圖書館,利用那機會,下達通緝令,如圖,紅色標示處原本應該是建館沿革碑,裡面會有捐贈人姓名等。隔天,就跑進8樓笑死室,圖書館副館長與我談師範學院圖書館興建史,但與我從報紙的出入很大,難道建館沿革碑拆了,就可以推翻不能修改的報紙內容?
有歷史系的師大,真的要讓人笑死嗎?
2012-05-16, 10:16 上午
藥裙糖(樂群堂)拆除中,上面一張寫真有「健康中心」4字就是此糖。
某師說:「這大跨距的結構真特別,明顯的過渡時代特徵,明明都用鋼筋混凝土做屋頂結構,卻又用木屋瓦,很少看到裡面結構是這麼現代,但屋頂卻又是傳統工法,大概只有那個轉換年代會這樣用」因為公開盜用,所以不敢寫名字。
鋼筋混凝土在1950年代要做大跨距很難,雖然已有預力混凝土,但那是專利品,要付昂貴的專利費,大陸工程公司有此專利。但1950年代小學老師的孩子上學沒穿鞋,所以是非常貧窮時代。
這建築的時代意義是展示貧窮時代與工程文化中國化,馬馬虎虎的現象,由於造價低,用不到舊師範學院圖書館的那種技工,能在這麼多次的地震考驗下殘存,也算奇蹟。
被拆是必然的,少有人會展現歷史瘡疤,去年AIT的台灣百年–美援,就是中國人的歷史瘡疤,但是台灣史重要一段。所以官方用盡心機不讓AIT的台灣百年有太多新聞。
有關「馬馬虎虎」,狄卜賽經理應該是感受最深刻的,才會把他心愛的船命名「馬馬虎虎」。
2012-05-25, 8:50 上午
藥裙糖(樂群堂)告別式
昨天收到快閃通知,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參加快閃活動,因為是告別式,才值得我參加,並寫下感想。
正常的情況是人的死亡無法預知,但是建築物死亡是可以被告知的,這樣的告別式就很有意味。
建築物死亡會引發成為告別式典禮,這本身是有文化意涵的。
如果你把你的茅屋拆除,你發快閃有誰會理你?
1949年開始的美援,是所有台灣人要面對與正視的歷史,由於美援時期的美援活動是極機密的活動,它牽涉到美國對台灣與KMT之政策,以及美國的全球政策。由於台灣這幾年人民的努力,逐漸爭取到一些開放,讓不少人能開始關心自己的台灣觀,開始建構台灣人的台灣史觀。
美援建築代表1949~1965年代台灣史的重要面向。要如何去面對?
用不爽嗎?用讚賞嗎?
2012-05-25, 11:24 上午
看到樂群堂(健康中心)的屋架結構,有幾點想法。
從房屋結構來論,屋頂本身乘載的荷重為自重、風昇力與瞬時降雨。以樂群堂而言,自重為屋瓦、屋架上的木材小樑、以及鋼筋混凝土大樑。斜屋頂式的空間搭配屋瓦,到底應該要用木構造,或全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在現今的物質條件來看,見仁見智。但在美援時期,恐怕是諸多因素的總合。
首先,美援建築活動往往是在一定期間的密集多產,並且須在一定時限完成,才足以發揮其房舍的政經目的。因此在材料選用上,必須經得起迅速、妥善、價宜等條件。由此來看,運用鋼筋混凝土的主結構在校園建築中顯得適切,畢竟不是美軍來台初期自造的軍事營房,可以利用迅速搭建的木材或拱形波浪鐵皮來將就。其次,為何不是加強磚造?可能牽涉的有工期長短、紅磚供應量、以及跨度的因素。固然,水泥與紅磚在戰後初期都有管制(通常是怕供不應求),但後來多採水泥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紅磚燒製速度趕不上遍地興建房舍的速度。
其次,採斜屋頂搭配屋瓦而非平頂,恐怕和設計與施工習慣有關。從設計來講,斜頂的建築在當時低矮的城市景觀中仍然是多數,可能也有兼顧校園同期房舍景觀一致,兼以斜頂較平頂有排水迅速的好處等幾種原因;而施工習慣上,台灣的工人早已熟悉中西斜頂屋架的構築,平頂反而在當時是少數。
再者,為何是混凝土大樑而非木造大樑?或者是木造小樑搭配屋瓦而非直接打混凝土?我想目前看到的成果應是當時的最佳方案。一方面,在混凝土結構中,若要搭接木頭大樑,其接頭的轉換與設計恐較為複雜並多費材料。另一方面,若捨木造小樑而全採混凝土也是所費不貲。
這樣說恐怕不容易懂,必須回到當時的物質條件來看。一般而言,大尺寸的木樑比起相同材積的小樑而言,肯定要來的貴,原因在於樹木有一定的生長大小,原生的木頭結構有其尺寸上的天然限制。以樂群堂的跨度來看,採用木樑肯定有辦法取得足寸的材料,但肯定相當昂貴。
在美援建築遍地開花、材料人工供應有限的台北,加以美援經費上被嚴格的審計把關,恐怕是當前來理解美援建築設計與構造的原因時,必須要先有的觀念。
2012-05-25, 1:53 下午
謝謝回應。
美援基本上分前期及後期,以1957年劉自然事件為分界點。
這個分界點是很重要的點,1957年以前是夫人派掌權,以後是太子派掌權。夫人派被徹底清洗,以貪污罪名下台,但並沒有進法院判刑,而是下放出國,王蓬就是如此。
1957年之劉自然事件是太子一手操演出的戲劇(訪美的槍擊案是美國回報劉自然事件,算是給小蔣教訓)。
其次,談材料供不應求問題,那似乎只是戰後短期現象(後來在1972年以後也發生),基本上美援時期未曾出現景氣過熱現象,美國有不少財經專家常常來往美台間(戰後到底有多少財經專家在台灣是重要的研究題目),而台灣未經濟再起飛前,台灣是貧窮的社會。
因此,我認為這樣的設計與材料取得無關,與設計者有關。
而且,KMT很認真在清除日本遺毒,美國也樂觀其成。因為日本遺毒不清,美國的改造台灣國家身體的革命無法進行。美國看到台灣國家身體是德日製,非常不爽。
謝兄,戰後美國改造日本國家身體是非常成功的,讓現代日本人根本無法欣賞戰前日本技術,徹底向美國投降。
技術本來是非常中性的科學,戰後,只因是德日製,而被清除。
(借此機會讓謝兄知道,2010年我努力參與的歷史書寫,雖然沒有告訴我近況,但我猜是死了。因為你有很多幫助,特別是交大幫,讓我的大腦看到光。不過,我還是想寫成一篇文章。)
2012-05-25, 4:07 下午
情報消息人士告訴版主,跟樂群堂同一個建築師事務所的是歷史博物館1964年/永立建築師事務所。樂群堂永立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南華營造廠承建,於1957-58年間落成。新聞上有大同水上樂園,夏漢民主持設計,成員有成功大學建築系的吳讓治、翁金山;水利系的湯麟武、郭金棟等教授規畫園內景觀;土木建築部分,由永立建築師事務所承造;園內機械設施,再由日本工程師竹內直正等人設計監造。
此外,1953-09省建設廳公告撤銷永立建築師事務所登記。2003-04北市政府註銷永立建築師事務所開業證書。後者表示建築師死亡的樣子。
這迷樣建築師是誰?公開徵答。
2012-05-26, 1:12 上午
永立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為張亦煌(1920.8.2-2002.4.13),籍貫上海,(上海)私立大同大學畢業。
在獨立開業前,曾與辛文士建築師(開業證書:甲等第8號)合開光華建築師事務所。
1951.4.1 辛文士繳回開業證書離台,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撤銷了辛文士的開業證書,
但仍由張亦煌(開業證書:甲等第79號)持續以光華的名稱開業。
(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E1019859)
1951.10.26 張亦煌以無意繼續開業為由,申請撤銷建築師開業證。
(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E1048832)
1952.12 張亦煌加入台灣省建築師公會(會員證第093號)
(http://www.iarchi.net/new_content.phtml?id=733)
根據1975版《台灣省建築師公會會員錄》p.318,張亦煌在台北市開封街2段22號以「永立建築師事務所」開業。
開業證書為工師業字第018號。
1953.9.24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撤銷永立建築師事務所之吳旦平建築師之登記,因吳去世。
(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E1009811)
2003.3.28 台北市工務局因張亦煌逝世撤銷他的工師業字第018號開業證書。
(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H0321923)
從張亦煌的個人開業活動看來,戰後初期台灣的建築師與事務所之分合,仍有許多故事。
———————————————————–
以下錄自http://www.iarchi.net/new_content.phtml?id=733
會議名稱:本會(台灣省建築師公會) 第十三屆第八次理事會會議。
會議時間:2002-05-15 14:00:00
會議地點:本會第一會議室(台中市台中港路一段四00號十二樓)。
——-(略)——–
四、討論事項:
(二)
案由:擬公告註銷本會會員張亦煌、胡朝郡、翁戊辰、陳武祥等四位建築師會
籍案,提請討論。
說明:
1.張亦煌建築師民國九年八月二日出生,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入會,民國九
十一年四月十三日逝世。
2012-05-26, 3:00 上午
「張亦煌(1920.8.2-2002.4.13),永立建築師事務所」重新補充在此http://papagodasu.blogspot.com/2012/05/192082-2002413.html。
【版主註】查台灣文獻館數位典藏資料庫資料,沒有張亦煌這人,查報紙也沒有張亦煌這人,但他在台灣活到82歲,真低調。
臺灣省建設廳公告撤銷建築師辛文士開業並核准張亦煌建築師以光華建築師事務所名義開業,希週知臺灣省政府出版日期:1951-01 地方文獻文獻編號
張亦煌建築師1920年8月2日出生,1952年12月入會,2002年4月13日逝世。
臺灣省建設廳公告註銷張亦煌建築師開業證.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文獻編號: E1048832; 資料類型:: 地方文獻; 出版者:: 臺灣省政府; 日期:: 出版日期:1951-10
國立歷史博物館(1964,永利建築師事務所,沈學優、張亦煌、任偉恩), …
楊英風口述,劉蒼芝撰寫『太空行–從花蓮看世界』1970年完成,有一段:
毛瀛初「當時花蓮榮民大理石廠于漢經廠長及航空站主任廖煥昕、建築師張亦煌先生,亦不時提供我方便的工作程序;例如不必比價,開列預算明細表,不干涉工程製作等等,以及無數機械人力的援助,使工程順利推動,快速完成;至今,我仍要向他們四位等虔誠地致深深的謝意。」花蓮航空站..顯然張亦煌是活躍的。20120527補充
2012-05-26, 10:31 上午
非常感謝謝兄的回應,有名字有出身我們才能去找人脈,為什麼他吃得到教育領域的大餅,台灣建築師通常只能吃民間建築。
戰後的台灣史需要大家接棒努力去研究,由於你提到陳聿波,我就把以前查到的轉貼自己blog.
1. 典藏號:0040571311603008 卷名:台灣銀行營繕科長等貪污案 案由:為陳聿波在逃經呈請通緝請查明一案復請查照由
19510518審計部代電內有「關於陳聿波罪嫌部分,無案可稽」
2. 典藏號:0040571311603006 卷 名:台灣銀行營繕科長等貪污案
案 由:為張甫棨等貪污案內被告陳聿波等已否判決確定請查照見復由19510308
3. 後由陳聿波所設計(1949,光華建築師事務所),建於愛河畔的台灣銀行高雄分行之外觀雖為中國北方宮殿式的三層樓建築,但仍可看到受高雄市役所之建築風格影響的痕跡。根據吳甲一前輩說是前鋒營造施工。
陳聿波後來似乎從台灣人間蒸發!!!而在高雄分行施工時, 嚴家淦掌台灣銀行!!!哈哈!!人間蒸發!!!
2012-05-26, 11:02 上午
謝兄說的交大幫,嚴格說是上海交通大學畢業那群人的集團,唐山交通大學畢業也有人來台,但極少數。由於涉及利益,當多人想搶食時,就需要立幫排外。當然,上海交大幫是「非正式組織」,沒有明文之規矩可供遵循。有紛爭時老大說了算。
我不小心聽到,學院學者去口述訪問費驊遺孀時,她說:「他怎麼可以把所有功勞往自己身上攬?」這麼酸的話,代表多麼不平。「他」是誰?就是1958年接王蓬的那位。王蓬是誰,看我的書。連王倒台的罪都有交待,但他的貪污罪沒有關只外放美國。
如果查費驊的履歷,官方檔案故意忽略他在福建當股長的經歷。戰後,這冒險家在1945年底之前,就進入台灣當公共工程局長,228事變離開公共工程局長去鐵路局。我如果沒有記錯,他是「仁社」成員,台灣大官虎有不少是「仁社」成員。
所以,張亦煌是廣義的上海交大幫,雖然不是交大出身。但有人脈關係,才能吃得到教育領域的大餅。如果知道更多一點他的作品,有助於發現背後的人脈。
建築系畢業後,知道不善說話的人,很難有餅可吃,版主就放棄想吃餅的想法。
2012-05-26, 1:07 下午
交大幫來台灣後,固然是上海來的自結一群。但唐校的校友亦不可忽略。
交大固然要分上海、唐校或其他校。但唐校也分北方的老唐校,還是抗戰中往西南遷的流動唐校。
比如湖北人王章清,念的就是正在往西南遷的唐校。但是不管怎樣,大家都叫交通大學,畢竟還是有關係可攀。
至於官方網站上的費驊履歷,姑隱其福建省經歷,恐怕是他自己最先略去的吧。至少我查國史館檔案倒是完整得很。
由於陳儀228後倒台,公共工程局的頂頭上司工礦局局長包可永,遠走美國覓職,長官公署內原本與陳儀關係密切的福建省政府派(徐學文-徐錫麟之子、嚴家淦、費驊),以及陳儀赴德考察認識的留德學生派(包可永、朱尊誼)皆鳥獸散。那種氛圍下,誰還提福建省政府的事!
至於攬功的KT,在陳儀時代還很外圍,或者應該說應該歸為資委會一派(因為接收較肥的台機?)。
如果費驊被略,那早夭的陶聲洋更冤,我認識這名字也就是小時候不斷在電視宣導的防癌基金會廣告,其他一概不知。
KT只能說算是命好,可以終老還有人為之立傳,也算另類的成王敗寇。
2012-05-26, 1:19 下午
陳聿波(看樣子是銀行的營繕科長、而非光華建築師事務所成員)或者當時的工程公務員,在這段期間時常惹上貪汙之罪,
恐怕並非操守,而是本省工地習慣所致。營造廠逢年節送禮,慰勞承辦人一年的辛勞,據李重耀回憶,算是經年的習慣,
固然是以慰勞為主的小禮,但也有想上下其手的廠商暗藏大禮要求承辦放水。李重耀回憶在省府財政廳營繕科的工作,
剛好遇上省府疏遷工程,由於自己小心,乃全身而退。
同一時期的齊寶錚、陳鍊鋒…..都不小心沾上(不知是小禮還是大禮),皆被判刑。
齊離開公部門去了榮工處(其實也算廣義的公部門),陳鍊鋒後來跟交大土木的同學吳文熹合夥。
2012-05-26, 1:26 下午
戰後材料供應問題,的確還得進一步了解,目前我僅是看到蛛絲馬跡來猜測。
曾聽老師有一說,戰後某一時期水泥為管制品,請教版主不知這一說從何而來?
我在看省府公報之時,也看到建築材料的配發公告,所以猜想建築材料的管制問題。
至於管制,到底是怕供不應求?還是連帶的在管控相關物價?也是我猜測”管制”的一種思考方向。
2012-05-26, 1:44 下午
我想戰後初期,台灣本省建築師(受日本教育),以及外省建築師(大陸或國外受教育),
能否拿到公家建築案,除了人脈,語言的因素外,很大一個原因,,還有一個是證照的問題。
日本時代的台灣建築師僅有少數人拿到大學(大專)的學歷,因此在技師/技副特考時,
只能考技副,因而使承接業務的能力更加被限制住了。
2012-05-26, 2:04 下午
水泥為管制品是從1941年開始的戰爭動員!!!
戰後由於管理不善及戰爭修護不良造成水泥無法正常供應
那一段時間是管制品
水泥產量遞增 即將取消管制 可望明年一月一日實行
據有關方面消息:經濟安定委員會鑒於省內水泥產量增加,將可與需要量達到平衡,現正考慮撤消水泥分配審議委員會,廢除水泥管制辦法,恢復自由買賣,此項意見最近即可送由經濟部轉呈行政院核示,俟獲行政院批准可望於明年一月一 …
1957-11-08.
不過公建築用是不會有使用受限制之問題!!
2012-05-26, 2:32 下午
我在《台灣營造界》這期刊看到有京都帝國大學畢業,但未看到他後來有何發展。早稻田大學畢業最少有2個建築系,如果再加上早稻田大學校外生(通信敎授),那會更多。我曾經在goole檢索,就有6人透過校外生(通信敎授)讀過這大學。
不公平事蹟有:
1. 戰後,用很多名義阻斷台灣人取得資格。台大調閱《考銓月刊》第47期。算出結果來:
總人數:4356
台灣人:1462 (33.56%)
新住民:2894 (66.44%)
問題來了,佔總人口數14%的新住民,囊括了66.44%的資源。
佔總人口數76%的台灣人,才分到了33.56%的資源。
這兩者之間的不公平指數(傾斜指數)是
(66.44%÷14%)÷(33.56%÷86%)= 4.745507 /0.390233=12.16072
這樣的傾斜指數是說,1新住民分得資源比1台灣人分分得資源是12.16倍。
2. 在台灣文獻館數位典藏資料庫有《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以『公共工程局』檢索,可得789件公文,縮小範圍以「人事」檢索有367件公文,在這中間耙梳,可以看到編號00303234022074之公文是1946年04月04日 『工礦處公共工程局人員費驊等卅員派任案 』。
但很多人之人事資料都因遺失而以互相保證方式而取得「資格」,目前無法進行確認工作。
2012-05-26, 2:37 下午
陳凱劭的BLOG有台南一中科學館,為了讓大家了解美援時期的建築,這頁真精彩,就搬一些過來,期望凱劭理解。
台南一中科學館https://blog.kaishao.idv.tw/?p=242
以下是抄來的,但被版主竄改:
「1960年設計開工,1961年完工
科學館造價198萬,但美國援助10萬。
我高中時聽導師王念法說,當年落成之後,科學館前昇起美國國旗十數年,我唸書時台美斷交早已建交,美援也早停了(正確說法是從美援畢業)。
我那位老師頗為感慨,美國「只」援助投資了10萬元,卻在之後數十年間,接收了數千南一中所培養,後來留美貢獻美國國力的高科技人才。」
請注石碑上「設計圖復送經懷特公司審定」12字,版主不知道,那台灣的建管官僚體制是否存在?戰前有一套建管官僚體制,那戰後是如何?
台南一中科學館是美援後期。
謝謝謝兄的回應,我是想透過這種形式討論,讓其他朋友能去思考那時代的真相是什麼?
2012-05-26, 4:43 下午
「仁社」出現本討論精彩可期!
2012-05-27, 9:43 上午
1946年04月04日 『工礦處公共工程局人員費驊等卅員派任案 』。
公文內容是「公署派令,趙國華派代工礦處公共工程局副局長兼副總工程司,華允璋、張金鎔派代公共工程局副總工程司,葉明升派代水利組主任工程司,劉永懋派代市政組主任工程司,顧儉德派代建築組主任工程司,侯海昌派代正工程師兼第一工程處主任,方亞偉派代正工程師兼第四工程處主任,李清華派代正工程司兼第六工程處主任,張韶初派代正工程司兼第七工程處主任,姜文藻、沈家莘、范弼民、高啟明派代正工程司,李如南、嚴敦炘、李念益、顧平準、周文德、楊雲、邱克修派代副工程司,程天源、朱夢魁派代幫工程司,蔣俊丞(電腦當)派代材料組台北材料廠廠長,趙生偉、嚴仲康委派專員,周錦儒派代總務組組長,張源焜派代材料組組長,高振義派代會計室主任公署派任,工礦處公共工程局局長費驊兼任總工程司 」。
上海交大校友有:華允璋、張金鎔、顧儉德、劉永懋、方亞偉、侯海昌、沈家莘、范弼民(貴州大學教授)、李念益、周文德、程天源、張源焜。含局長共13人。
其他17人如下:李清華康乃爾大學碩士、高啟明巴黎大學、張韶初密西根大學碩士、姜文藻中央大學(吳文熹保)、李如南浙江大學、嚴敦炘復旦大學、顧平準東京工業大學、楊雲福建工業專科、邱克修蘇州工業專科、趙生偉明治工業專科。朱夢魁不詳、嚴仲康經歷證明保結 嚴仲康學歷證明保結不詳、周錦儒不詳、高振義不詳。
在這30人之後,陸續又有9上海交大人進入『公共工程局』。以上所謂那個學校畢業係根據台灣文獻館數位典藏資料庫資料,但很多人之人事資料都因遺失而以互相保證方式而取得「資格」,目前無法進行確認工作。
2012-05-27, 3:12 下午
仁社暗中主宰台灣經濟四十年 工商時報(2001.06.19)
本報記者/專題報導
民進黨執政後,分食政府資源已成為民進黨黨內爭奪的重點。失意的政客、權力的靠攏者,陸續成立了所謂「山盟」、「北、中、南社」。這些人意欲集結政治資源,但實際上,誰能掌握兩岸高科技人脈,誰就有能力掌握未來二十年源源不絕的金脈。
國民黨熟悉財經人脈,當然知道過去的十年,台灣的經濟靠高科技產業支撐。展望未來二十年,兩岸高科技產業依然是支柱,政黨的民間財源與影響力來自於此。國民黨舊官僚於是積極佈樁,希望發揮可長可久的凝聚力。
●抓住科技產業動向,就掌握台灣未來
老道的國民黨在政權拱手後,集結科技財團的動作已由檯面上轉至檯下。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為了組織科技人脈,由美西華人組成的玉山科技協會,近日跨海來台成立。但實際上掌握台灣經濟與高科技的地下重要社團「仁社」,卻早已影響了台灣經濟長達四十年,成員甚至已跨海於兩岸三地。
這個具有相當神祕色彩的地下社團,看看陣容,就知道何其壯觀。即使仁社對外自稱組織鬆散,但民國三十八年至八十年間的各任經濟部長,幾乎全為仁社成員就可了解,這個社團掌握了國內的財政金融長達四十年。
●仁社成員遍布兩岸三地,比外界想像更為多元化
以經濟系統來看,「仁社」成員涵蓋國民黨遷台後四十年的經濟部長,包括嚴家淦、尹仲容、陶聲洋、張茲闓、李國鼎、孫運璿、張光世、趙耀東都是仁社人。歷任財政部長中,也有費驊、錢純、張繼正、徐立德等仁社社員。其他曾任政府部會官員的仁社社友,包括錢復、楊世緘、劉兆玄、孫震、蔣彥士、謝森中、徐賢修、黎昌意、李高朝、黃鎮台、張隆盛、邵玉銘、郝龍斌等人。以往仁社給予外界的刻板印象,常是財經官員集結的社團。其實仁社社員的組成,比外界想像更為多元化。難以想像的是,就連香港特首董建華,都是「仁社」成員,顯見這個社團影響力之大。
「大哉我社,以仁為名,結合同道,團聚群英。智勇溫良,信義忠勤,服務社會,利國福民。氣節相砥礪,道氣相扶持,富貴毋相忘,急難誓相助;大哉我社,以仁為名,我們團結友愛,我們奮勇前進,仁社!仁社!」
●成員相見,以特殊手勢握手認證身分
這首仁社社歌,流傳已數十年。仁社成員見面,兩手以特殊手勢握手,原本互不熟悉的名人當下會了意,馬上知道對方是「仁長」,這種很像青洪幫、三合會傳統幫會中,社員互相認證身分的方法,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依然存在財經、科技菁英之中。
「仁社」起源於民國八年。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參戰國簽下巴黎和約,中國紛擾已久的政局,也因南北政府議和改組統一政府,有漸趨安定之象。九位由赴美就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在學生宿舍Livingston Hall內熄燈揚燭,發起名為Phi Lambda的兄弟會(Fraternity),簡稱PL。
這九位留學生之中,只有一位鄧萃英在一九四九年後來到台灣,鄧萃英是仁社發起人中年紀最長的學生,民國七年與徐志摩搭乘同一艘船赴美求學。民國十年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位後回到中國,先後擔任廈門大學首任校長,及北京 師範大學 教授,民國六十一年在台逝世。他的次子鄧昌黎是旅美知名物理學家,三子則是已故音樂家鄧昌國。
●發起宗旨單純,以仁長、仁嫂相稱呼
仁社發起宗旨單純,只有「努力福國利民,增進同仁友愛」短短十二字,彼此之間以「仁長」稱呼,女眷則稱呼「仁嫂」。裕隆汽車創辦人嚴慶齡當年就是「仁長」,他去世後妻子吳舜文仍以「仁嫂」身份參與活動。
仁社成立時訂有許多特殊的規章,延續八十多年至今仍然奉行不渝。例如,新社員的加入必需有二至三位社員推薦,需得到四分之三以上社員同意,且無一張反對票才能當選。而一旦加入仁社社員,即不應再加入其他類似性質社團。
雖然仁社曾經掌握了台灣的「金脈」,但隨著時代的轉移,國內經濟力量逐步由政府部門移轉民間,而仁社的成員也隨之改變。
最新版的仁社社員名錄中,台灣會員約有二百一十名,企業主及專業經理人比例已逐漸超越政府官員的數量。其中包括:中華開發董事長劉泰英、大同公司董事長林挺生、和桐集團董事長陳武雄、中橡總經理吳丁凱、台灣石化總經理吳澄清。
●時代轉移,仁社成員也跟著物換星移
近年加入的科技業界菁英包括台積電執行副總蔡力行、台積電財務長張孝威、欣銓科技董事長盧志遠、神達董事長苗豐強、工研院長史欽泰,而金融業界則包括華信銀行總經理盧正昕、中華票券董事長薛維忠、思源基金會董事長邱再興。
企業家之外,仁社還有為數不少的專業人士及學術界社員。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在民國七十三年擔任長庚醫院院長時,就因為李國鼎診療心臟病,並且請休假赴美照顧李國鼎的心臟手術,李國鼎進而推薦張昭雄加入仁社。
仁社的專業人士社員領域極廣,例如建築師沈祖海、費宗澄、游顯德,律師丁懋松、蔡中曾等人。其中費宗澄是前任社長,他的父親費驊曾任財政部長,民國五十年代就加入仁社,費驊另一位公子費宗浩也是仁社社員。 費驊 夫人台大外 文系 教授張心漪,是前中華開發總經理張心洽的妹妹,張心洽之子張孝威也是仁社 的活躍社員。類似費、張之家二代同社的例子,在仁社中頗為常見。
已經創設了八十二年的「仁社」,一直是國內最神秘的秘密結社,仁社成員透露,初期大多聚集在十里洋場上海,也因此,曾有一度被政府視為和「青幫」有所牽連,他指出,當「人團法」通過後,仁社向內政部登記時,內政部一度以舊日上海灘大老杜月笙曾組「恆社」,為免混淆,要求仁社改名為「仁學社」,後來由當時的內政部常務次長,也是仁社社員的張隆盛出面協調,仁社才得以保住運作多年的名稱。
●探究仁社家譜,就好像是國民黨菁英社
仁社成員透露,由於「科技教父」李國鼎在「美援會」時代,認為能夠把國家經建人才整合,對於國家整體發展的整合思考有所幫助,因此,李國鼎熱心吸納了特別多的財政與經建官員,因此在仁社成員中,技術官僚一度成為仁社主流。不過,在民國五十年代中期,李國鼎和費驊在仕途上有所競爭,加上當時有人向蔣經國指稱李國鼎在搞「KT派」小圈圈,犯了蔣家最在意的「黨中有黨、派中有派」的大忌。因此,李國鼎引薦的「福州才子」王昭明、前經濟部長李達海等人,在仁社審查時,費驊系統的人投下反對票,之後,由於有過被拒絕的經驗,王昭明等人因此對仁社保持距離。
探究仁社的家譜即可得知,國民黨內的財經高層,原就透過組織結社的力量,發揮影響力。
�X�B: 中鋼董座張家祝閃辭禪讓給鄒若齊引出,馬英九是國民黨外省權貴組成的神秘如青幫的「仁社」成員?! 工商時報2001.6.19︰仁社暗中主宰台灣經濟四十年 – 閱讀情緣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chenglee/4206225#ixzz1w3GTtMV1
2012-05-31, 8:34 上午
貼一張張亦煌玉照及資料!!
1975年英姿
2012-05-31, 8:35 上午
facebook:謝明達「林炳炎,我向你問過的的戰後水泥管制問題。
“臺灣省建築材料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陳情為建議政府將配售一般用戶之水泥交由本會轉配會員售與用戶以杜絕黑市,充裕稅收並扶植水泥零售商業案,送請省政府考慮。” 」
【版主註】當預官時在軍團分配各單位水泥,又寫紅毛土技術史,但對水泥管制還是沒有深入研究,只是約略知道。
水泥+報別=聯合報+建築材料商業同業公會 共搜尋到 195 筆資料
甚至於台泥民營化之後,水泥還是重要壟斷物質。
前5條如下
1. 水泥荒嚴重 黑市五十五元 林燈說水泥配售不均是物資局的主意。
水泥黑市已日趨嚴重,昨日最高每包五十五元,一般營造業叫苦不迭。在這水泥黑市高漲,每包獲利達一倍之際,建築材料商業同業公會新舊會員,正為爭奪水泥配售權而鬧糾紛,雙方正在火拚,後事正不可收拾。新會員三十三家建築材 … 1954-05-23.聯合報.05.第五版.本報訊
2. 建築商公會 昨會員代會
台北市建築材料商業同業公會昨(廿八)日下午假蓬萊閣公共食堂舉行第三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主席林燈席上除通過新年度預算案外並決議如何向物資局爭取水泥配給量之增加等案,最後經改選全體理監事結果,林均枝、陳四海、簡 … 1955-01-29.聯合報.04.第四版.本報訊
3. 水泥零售價 會商無結果 建材商要求四十五元 政府開價四十一元八
水泥配價每袋調整為卅八元後,關於水泥零售價,業經物資局警務處等有關機關於昨日邀集本市建築材料公會等代表,會議協商。政府之意見,認為水泥每袋調整為卅八元,按照以前規定加一成,為零售商價,即每袋為四十一元八角。建築 … 1956-04-08.聯合報.04..本報訊
4. 北市建築材料公會 反對修改水泥零售辦法
台北市建築材料商業同業公會,以省商聯會水泥小組擬當局現行零售用水泥分配辦法修改為以各縣市人口數四○%,經濟狀況三○縣市會員三○%為分配標準的建議,認有不符合實際情形之處,乃於向省水泥分配委員會提出陳情書,表示堅 … 1957-01-12.聯合報.03..本報訊
5. 水泥14萬包 月內運來北市供應 建材商元月配水泥 明發通知繳款提貨
為充裕水泥供應數量,由鐵路局撥出的水泥專車昨日已開到本市,分別自高雄水泥廠運七百五十噸水泥(即一萬五千包),自蘇澳水泥廠 1957-01-20.聯合報.03..本報訊
2012-11-10, 1:38 下午
寄上幾張台北高校圖書室的相片,請查收。
台高圖書室在現行政大樓的3樓「正中央」,
不在右東半,也不在左西半,
目前作為台師大檔案室使用。
2017-05-19, 1:46 下午
師範學院圖書館的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