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苗如何長成巨木—拜訪簡德耀董事長

本文發表於 2010 年 08 月 09 日 16:23

img_5269.JPG

拜訪前輩,聽前輩談他的奮鬥史,是一種學習。一棵樹苗如何長成巨木,是我的關懷所在。上禮拜一去拜訪福住建設公司簡德耀董事長,讓我很愉快的寫下:

沒有讀書的機會,喜歡畫圖,公學校畢業,高等科讀2年就去當學徒工,畫電影看板,學徒工要3年4個月才能出師,畫2年就偷跑去鹿島組當給士(服務生),晚上去讀台北工業學校,假日還是當學徒工繼續去畫看板。後來讀早稻田大學通信敎學。 日本時代的學徒制是工業中很重要的制度,德國是保留此制度最佳代表。日本原本就有職人這傳統,也就是說學徒制。台灣的學徒制後來消失。讀初中之後,就很難再當學徒工。

《台灣日日新報》1935-03-22日刊 05版有『世界に誇る通信敎授 早稻田大學の講義錄』,而『早稻田大學講義錄』最早出現在1903-09-27的《台灣日日新報》,因此透過「函授」(通信敎授)是學習的一種管道,而且請古狗Google大神查「早稻田大學」、「函授」,乖乖,有6人是讀過這大學:新竹蘇維松、彰化許清輝、高雄吳甲一、三峽陳天賜、鹿港洪炎秋、朴子沈覲標。實際當然更多。

waseda1940-03-2020020001.JPG

早稻田大學的函授如何在台灣廣告?版主知道《台灣日日新報》電子資料庫是無法查廣告,在台大圖書館特藏(5樓)的查尋《台灣日日新報》縮印本,查19400101~0320的紙本,共有15件,有大有小。請注意是校外生募集。

78730004a.jpg

福住建設(股)公司

1942年至1951年約9年,就職於光智商會

1942年至1943年—屏東,屏東地區軍事建築物金屬回收工程

1943年至1945年—桃園,埔心軍事機場建設工程

1945年至1951年—屏東,屏東地區政府、民間建築工程,土木水利工程

1951年至1968年—就職於百興營造(股)公司

1951年至1953年—屏東地區,政府、民間建築工程

1953-07-08建築技師及格人員52名(考生106人)建築技副及格人員219名(考生532人)(《考銓月刊》 30期)考取建築技副第42名,但因是未滿8年資格,結果被註銷。

1954-0建築技師及格人員80名建築技副及格人員184名(《考銓月刊》 41期)有名單。第二年再考及格。

1955-建築技師及格人員67名建築技副及格人員69名(《考銓月刊》 51期)有名單。   第三年考取建築技師。這是針對台灣人之特考。

1953年至1968年—派駐台北,政府建築土木水利工程、民間建築工程

1955年至1968年—任百興營造(股)公司主任技師

1968年創業福住建設(股)公司,兼任主任技師迄今

pai.jpg

這廣告刊登於成大建築系《今日建築》1953

從事營造業有許多人都是從光智商會研究所畢業出來,這是光智商會對台灣最大貢獻。

他談到第一次參加古亭國校教室投標,在屏東算了工程費,就回台北參加開標。有營造廠想要圍標,就與他商量,請他退出。但花那麼大工夫算,就這樣退出,實在不甘願,所以就堅持參加投標。對手也只好競標,結果由他得標。他說競標得標的感覺很好。簡董是有冒險精神的人。

要看福住建設(股)公司的業績請進入福住建設

我的丈人曾是清水泉泰特產股份有限公司泉泰貿易部經理,他說:「馬無險草不肥」。像版主沒有冒險精神,而且也沒有本錢的人,只好在台電混到退休,而且是全身而退。

4 回應 針對 “樹苗如何長成巨木—拜訪簡德耀董事長”

  1. 林炳炎 寫道:

    他是桃園人, 猜測他是桃園簡家的人!

  2. 林炳炎 寫道:

    上述的回應是錯誤, 今天早上去拜訪李重耀建築師, 原來他們兩人是同 「耀」字輩, 他們不說, 沒人會弄清楚!!

    李重耀建築師是嘉義新港人, 住新港媽祖廟旁.
    版主高中同學林清正也是新港人, 高中時他邀我去他家玩, 早上就是去看新港媽祖廟.
    最近太忙, 還沒有時間把訪問中有趣的題材貼出來!!

  3. 北投埔 寫道:

    歷史事件在剛發生後幾年,可以視同,用竹簡與鉛筆書寫,而且記述完整。但過幾年後,串起竹簡的繩索開始老化,鉛筆字跡也慢慢模糊。再過相當年,有些繩索斷裂。除非當事人口述,想恢復資料的完整,就越來越困難。

    昨天的訪問,當事者頭腦非常清晰,被訪者對自己是最權威的發言人,但聽者卻沒有串起竹簡的繩索而誤解。

    晚上翻閱李前輩建築師送的傳記《桁間巧師》,才發現還是有誤解。

    他在1925年出生於新竹州桃園郡龜山庄兔子坑大湖頂。公學校讀龜山公學校1年,才遷往嘉義郡新巷庄公學校。

  4. 參加簡德耀先生紀念音樂會 寫道:

    參加簡德耀先生紀念音樂會

    2010年8月,業務需要去拜訪簡德耀先生,談他的營造業人生。昨天是參加他逝世3年紀念音樂會。

    音樂會由中提琴坂井 碧、小提琴凃鳳玹、小提琴林珍瑩、大提琴簡茂玄等4人演奏海頓「基督最後十架七言」作品51,全程1小時。

    桃園龜山人,1924年出生。他說:

    沒有讀書的機會,喜歡畫圖,公學校畢業,高等科讀2年就去當學徒工,畫電影看板,學徒工要:3年4個月才能出師,畫2年就偷跑去鹿島組當給士(服務生),晚上去讀台北工業學校,假日還是當學徒工繼續去畫看板。後來讀早稻田大學通信敎學。 日本時代的學徒制是工業中很重要的制度,德國是保留此制度最佳代表。日本原本就有職人這傳統,也就是說學徒制。台灣的學徒制後來消失。讀初中之後,就很難再當學徒工。

    音樂會最後,由他兒子以台語致詞,說到:這音樂很難聽懂。

    讓我鬆口氣,以Mandarin語作為主要語言的音樂會,對從事台灣營造業一生的往生者,不知能否聽懂他兒子們的美意?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水社嗨仔」兮女神
  • 鹿島組與台灣電力株式會社
  • 北部發電所除役後的下落
  • 海內外國是會議II
  • 飛灰用在混凝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