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と台湾電力

本文發表於 2008 年 01 月 09 日 16:45

1934/04/05の台湾日日新報:ongaku.jpg

高工を出て  聲樂家に轉向 錦を飾る江文也君ongaku.jpgongaku.jpg

【基隆電話】夏期航海に入つての第一船朝日丸は、六百六十名といふ本年に入つて最初の大人員を乘せ三日入港したが、エンジニヤから方向違ひの聲樂家に轉向し、コロンビヤ專屬の歌手となって、久し振りに故鄉に錦を飾る淡水出身の江文也君は、伴奏の東京音樂學校講師永田晴氏と共に、三年振りに歸台した。東京に出て高等工業に入學し、兔も角卒業しました。在學時代から、山田耕筰先生の御指導を頂き、好きな道として可成りな勉強を續けましたが、卒業の後、先生のお勸めで、音樂に轉向して了つた次第です。大體二週間の豫定で島內各地の演奏旅行をやる心算です。

2年前,有老師打電話來問:江文也是否曾經在溪口發電所工作?我說有可能嗎?她說在他讀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科時,回台短期工作。查發電所資料只有松山火力發電所符合她的要求,松山通稱錫口,所以確定是此發電所。

松山火力發電所電氣之需要一直跑在蓋發電所之前,台電在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休止(暫停),當時應急之策,總督府只好把台電建築的二水與外車埕間的鐵道收購交給台鐵,而以所得資金來蓋火力發電所。洪水期間,水力發電所受災害使供電不足,建設火力發電所成為重要的方向。1929年2月松山火力發電所開工,同年10月竣工,費用近百萬元。此發電所已拆除。

松山火力發電所記事

1.住所:台北州七星郡松山庄舊里族。

2.發電所出力:5000KW。

3.汽機Tseli渦輪1台(5000KW,3600rpm)。

江文也, 1910生於台北三芝鄉, 1922年轉往日本長野縣,進入上田中學就讀。1929年畢業後,遵父囑入東京武藏野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科就讀,由於熱愛音樂,課餘時間前往上野音樂學校進修,選修聲樂與音樂基礎理論等課程,作曲老師是橋本國彥。1932年工業學校畢業後,隨即到一家印刷工廠當排版學徒,工作之餘拜日本名音樂家山田耕筰學習聲樂及作曲。同年秋天,參加日本第一屆音樂比賽,獲得聲樂獎入選;1933年再度獲獎,並獲藤原義江歌劇團團長賞識,聘為該團藝員,擔任男中音。

1930年代,江文也在日本樂壇逐漸展露過人的才華,在各項音樂比賽中屢獲大獎。1934年3月管絃樂《白鷺的幻想》獲得日本全國第三屆音樂比賽作曲祖第二名,1934年6月7日至8日,參加藤原義江歌劇團第一次公演,演出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由於江文也在音樂方面的出色表現,獲得當時上田市長千金龍澤信子的芳心,而結為連理。1934年8月11日至19日,江文也參加留學日本的台灣習樂學生組成的「鄉土訪問音樂團」赴台公演,並特別為闊別已久的故鄉創作《台灣舞曲》,同時在巡迴公演之餘蒐集各地原住民歌謠。1935年管絃樂《盆頌主題交響曲》獲日本全國第三屆音樂比賽作曲祖第三名;1936年管絃樂曲《台灣舞曲》在德國柏林舉辦的地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文藝競賽中獲得二等獎,並榮獲大指揮家溫格納爾銀牌獎,這是江文也在世界的成名作品。1937年管絃樂曲《賦格序曲》日本全國第六屆音樂比賽作曲祖第二名;1938年《鋼琴斷章小品集》在威尼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音樂節,榮獲作曲獎。

戰後,江文也因曾為「新民會」做事而遭逮捕入獄;1957年江文也在「反右運動」因台灣人身份被畫右派,教學、演奏、出版的權利盡被剝奪;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挨批挨鬥,被打入「牛棚」;並在1969年被送往河北清風店第38軍部隊接受勞改。1976年四人幫垮台,江文也在1978年終於獲得平反。背負著台灣人原罪的江文也生命中,翻騰著極其濃烈的思鄉之情。晚年他以整理台灣民歌為「有生之年最大的願望」。在一張手稿上明白寫著:「我還認為南海那個美麗的白鷺之島的血液是無比的美麗、優秀的。我抱著它而生,而將死去……」。 1983年,病逝於北京。

20 回應 針對 “江文也と台湾電力”

  1. 陳凱劭 寫道:

    江文也先生,是學長您老師郭柏川教授(1901-1974)在北京很好朋友,經常見面聚會,因為他們是台灣同鄉,也是留日智識青年,可能在去北京前就相互認識。

    郭柏川在北京再婚(與師母朱婉華女士)時,江文也為郭柏川做了一首結婚進行曲,可惜我沒找到這首曲子的譜或演奏資料。

    郭老是戰後1948年時,因病全家回台南,在台灣開畫展兼休養,他回來前,並沒有預先在台灣找到工作,顯無長住打算,朱尊誼請他去成大任教則是台海兩國斷往來的1950的事,局勢斷了重回北京的可能性。

    江文也在戰後並沒有機會回故鄉台灣,甚至還在戰後因為跟日本人太接近,被蔣幫國民黨徒批為漢奸而受過苦。

    當年同在北平(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同鄉名人,尚有張我軍、洪炎秋、林朝棨、林含英(林海音)、楊朝木(楊英風父,1949年後亦與江文也一樣身陷匪區)等多位;他們在北京都經常聚會,像楊英風兄弟(讀中學時)就向郭柏川學過畫;郭老初來我們成大任教時,就是張我軍、洪炎秋、林朝棨當「保人」的,具結保證郭柏川在北京的教授資格經歷,及思想正確沒有問題。

  2. 林炳炎 寫道:

    郭柏川與江文也2人皆在北京再婚,也就是說與原配離婚,在那時代是相當前衛的.

    大一時,修郭老的徒手畫(素描),印象非常深刻,他的名言: 比例, 構圖, 動態. 再加上 笨蛋!!

    剛進學校,對於他的歷史與教誨不了解,所以就沒有深刻認識,一直到修完此科目1年學分.成大當時課業非常重,23~25學分1學期,而且黑色星期五是考試日,簡直比台中一中還硬,真讓人受不了.記憶中,郭老沒罵過我笨蛋,大概是朽木不可雕,罵也沒用.

    郭柏川與江文也都是有很高的藝術才情,不幸在時代與環境之下,再加上選擇錯誤,誤入賊國,而無法展現其才華,真是令人扼腕,非常可惜,難得一見的人才,無法發揮,就此葬送.台灣人近廟欺神的心態與遠來和尚較有神通的錯誤觀念,造成台灣人飛蛾撲的世界奇觀,不怕死的往敵國自殺.

    去年畢業40年,同學在美國開同學會,並製作紀念DVD,我會在今天寄出.希望能寫一篇BLOG.

  3. 陳凱劭 寫道:

    郭柏川、江文也前往日本控制下的北平發展;他們到底是不是有「仰幕文化母國」的因素,其實是很難證明的。仰慕祖國的講法恐怕是後人附會,或者中年以後寫自傳或他人介紹時,在形勢下不得不然。1895年以前的台灣人與北京的關聯其實是弱到趨近於零的,資訊交通都不發達;1896年以後,台灣人被教育成「京」這個字是東京。郭柏川回來台灣以後,也沒有參加「台陽美協」,這個畫會幾乎一網打盡了日本時代出道的台灣人畫家(台北師範畢業,或留日,或參加過台展、帝展),但郭柏川是極少數符合前述要件,卻從頭至尾沒參加的台灣人畫家。

    他們在日本內地發展時,次等公民的待遇是可以想見的;但若去北平發展, 日本籍台灣人身分在北京一樣還是第二等公民,但底下還有大量的第三等公民(支那人)。這種微妙的階級因素,或許也是去北京的主因。

  4. 林炳炎 寫道:

    白薯的悲哀──永遠的經典
    原鄉人的血,
    必須流回原鄉,
    才會停止沸騰!
    這是台灣作家鍾理和文學一生的不朽名句。讀過他的小說《原鄉人》,沒有人能夠懷疑鍾理和曾為中國所付出的愛戀與堅貞。為著這份愛戀,他一度橫渡黑水,去擁抱他死生夢之的原鄉。在這一趟的原鄉之旅,他終於寫下了台灣文學.永遠的經典──《白薯的悲哀》

    鍾理和寫的《白薯的悲哀》值得台灣人好好去玩味。 這篇文章 白薯的悲哀──永遠的經典 是我在網路上看到,作者是姓葉的台南玉井小姐,她有一個網站 接近小愛,以前常在大廟口消遣廟公吳(台大名歷史教授),不過她的網站我找不到,請網友如果可以的話,自行找來讀,萬一找不到,可以留下email住址,可以寄給她/他.
    http://littlelove.uline.net/time/tbs.htm

  5. 陳凱劭 寫道:

    白薯的悲哀──永遠的經典
    (此文原網站已不存,這是Google硬碟內的存檔)

    【版主註】白薯的悲哀──永遠的經典,這篇文章的超連結已失效,這是20120204發現,而網路竟然有同樣文章,內容也相同,但作者的姓名卻完全不同,原作者雖然以接近小愛當筆名,我知道她姓葉,玉井人。如今改李小姐,先貼超連結。

    白薯的悲哀──永遠的經典http://203.68.192.50/huanyin/mofa/c/mofa_chungliho_14.htm

    這篇文章實在令人感動,作者的功力非同凡響。

  6. 陳凱劭 寫道:

    鍾理和先生的「原鄉人」短篇小說,是1959年在彌濃老家完成的(過世前一年),鍾先生已在蔣幫國民黨統治下台灣生活十幾年了。

    鍾理和的祖先來自中國廣東省梅縣,如果鍾先生年輕時回去的是廣東客家地區,他在那裡可以找到他的宗族遠親,可以聽到他熟悉的鄉音,甚至可以看到跟他彌濃類似的宗教信仰、建築、農作物。

    但是鍾理和先生去的其實是滿洲國(今中國東北),若是會有「原鄉」的感覺,我只能說係見到鬼了。

    我小時候(1970年代)的作文,也是「蔣總統萬歲!」,「光復大陸以後我們讀書人至少可以當縣長」之類的。

    只能說,1950年代的台灣人,在那個被中國殖民的環境下,拼命去爭取與中國的聯結,以求自保。

    例如說,我翻過1950年代成大的教職員工人事記錄,我們建築系有兩位台灣人教授:郭柏川(東京美術學校)、陳萬榮(東京帝大),這兩位明明都是台灣人,人事記錄上的籍貫卻都填福建XX縣。郭老是台南市人,陳萬榮教授是嘉義人。

    1930年代的滿洲國反而與台灣很像,一樣講日語可以通,公共建築是西方古典式樣,連火車站、街景、工業化(現代化)都跟台灣比較接近。

    滿洲是個特殊的地方,今天它已是中國的一部份,據說現在只剩下某幾個偏遠的聚落,有幾百人會講滿語,中國東北的滿文滿語幾近絕種了。

    但是,八十年前滿洲國與中國的關係,是「國與國」的關係。清帝國是滿族所建立的中華帝國,但他們是來自「關外」(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就是「國外」的意思)。滿族有自己文字、宗教、皇室制度。

    事實上清帝國約略可以說是「漢、滿、蒙」三族所形成的聯邦,漢滿蒙三種文字都是官方文字;不過滿族特有文化在清帝國建立後反而消失了,連韃子皇帝都不會講滿語了。

    去了趟滿洲國,卻說自己到了原鄉,只能說見到鬼了。

  7. 林炳炎 寫道:

    我貼那一段是要引人去看,而且要體會台灣人如何被歧視,歷史上被分割出去的人民,如果還夢想「祖國」,那是很愚蠢的,被拋棄還戀戀不捨,真是腦殘.

  8. 陳凱劭 寫道:

    昨天晚上睡不著,寫了篇關於郭柏川教授的文章:郭柏川與楊三郎

  9. 逄夢麟 寫道:

    鍾理和仙的原鄉清楚明白指的是美濃笠山,
    從鍾鐵民老師,葉石濤老師等前輩論述可證.
    別被秦漢,林鳳嬌和國民黨宣傳電影騙啦!!

  10. scl 寫道:

    江文也的作品在台灣合唱界傳唱的是:漁翁樂

  11. 林炳炎 寫道:

    臺灣日日新報の江文也君
    1. 1932/07/28臺灣日日新報日刊04版「本島出身の 江文也 君東京から獨唱放送」。
    2. 1934/04/05臺灣日日新報夕刊02版「高工を出て聲樂家に轉向錦を飾る 江文也 君」。
    3. 1936/02/19臺灣日日新報日刊05版基隆電話「江文也 君がきのふ歸臺」。
    4. 1936/09/14臺灣日日新報日刊07版東京十三日發本社特電「輝く臺灣舞曲 オリムピツク音樂の競技に 江文也 氏が第四位作曲に轉向した門出の作品」。
    5. 1936/09/14臺灣日日新報日刊07版「眞の東洋音樂を建設したい 喜ひの 江文也 氏談」。
    6. 1938/08/28臺灣日日新報夕刊02版東京二十七日發同盟「臺灣の生んだ 江文也 氏北京へ新興支那のため音樂敎授として近く赴任」。
    7. 1939/01/26臺灣日日新報日刊07版東京二十五日發本社特電「邦人作の管絃樂曲維納で堂々入選 臺灣出身 江文也 君も一等」。

    因為劉美蓮老師的督促,昨夜前往台大圖書館在電腦裡找「江文也」,一共出現10筆,但同一日期有4,其實才有6張新聞,特地把1936/09/14臺灣日日新報日刊07版東京十三日發本社特電「輝く臺灣舞曲 オリムピツク音樂の競技に 江文也 氏が第四位作曲に轉向した門出の作品」。原影像貼出來,他以臺灣舞曲贏得Olympic音樂競技作曲第四名。

    kanp1936091401.JPG

    kanp1936091402.JPG

  12. IT 寫道:

    >>他們到底是不是有「仰幕文化母國」的因素,其實是很難證明的。

    江文也是出生在大稻埕富商世家,三芝是阿公那代來台的祖厝,
    其家族於日人治台後多遷至廈門,他赴日前即與家人多待在廈門,
    幼時家中往來皆是當時台灣富商聞人這類阿山,所以有”祖國情懷”應該不奇怪…

    >>郭柏川與江文也2人皆在北京再婚,也就是說與原配離婚,在那時代是相當前衛的.

    江赴日求學時,認識乃ぶ夫人相戀而結婚,應該未離婚(因日本仍稱她為江乃ぶ夫人).
    後來江文也到北京任教職,也不斷往返中國-日本兩地,
    但其間江不但與白光鬧過緋聞,又類似包二奶地娶了女學生吳蕊真(後改名韻真),
    1992年中日兩邊的夫人曾來台碰面(受邀台北縣文化中心「江文也紀念週」活動),
    乃ぶ夫人也曾參加曹永坤的家庭音樂會而與同場受邀的李登輝夫婦見過.

    雖說江文也對政治並不熱中,但其一生背景卻易成為如今兩岸統派的宣傳工具,
    如當時參加過謝雪紅的台共組織,而在文革被打入右派鬥爭,
    到2004年侯孝賢跟朱天心的電影作品”咖啡時光”(乃ぶ夫人也有演出),
    都不難看出這些藝文人”大中國文化論”的左統傾向.
    個人認為,若獨派僅見其作品有台灣之情而忽略這種新潮流左派文化思想其實蠻危險的…

  13. IT 寫道:

    台灣舞曲 江文也的故事.上

  14. IT 寫道:


    台灣舞曲
    江文也的故事-中

  15. IT 寫道: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an/11/today-article2.htm
    台灣舞曲
    江文也的故事-下

  16. 林炳炎 寫道:

    感謝ITsan貼文!!你的見解獨到, 令人敬佩!!!

  17. 陳凱劭 寫道:

    欲購CD請洽 上揚唱片,他們二十年前就出江文也的專輯了。
    http://www.sunrise-records.com/ok/index.phtml?PUT=t6_show&ID=185
    (上揚唱片創辦人是台北工業學校畢業的)

  18. 貼一張戰前松山火力發電所寫真 寫道:

    matsuyama.jpg

    貼一張林小昇兄從書上scan送來的寫真, 感謝他的熱情!!!

    根據台電30年大事紀
    1970年10月松山發電廠奉准報廢p115
    比1​976年12月10 日正式撤銷這一條「松​山站分歧電力工廠線」
    早很多年

  19. 北投埔 寫道:

    最近下雨,難以出門,今天雨停,就去台電查「松山火力發電所」,但因認識的主管退休,新主管雖也認識,但沒有前任的服務熱情,所以只有查紙本。

    1. 1970年12月號《台電月刊》,有關「松山火力發電所」有如下文字「松山火力發電所奉准報廢,即將拆除,緊急供電計畫柴油發電機全部安裝林口。」

    2. 1971年6月號《台電月刊》,25年大事記有「1951年3月松山火力擴充興工」、「1953年8月松山火力擴充竣工」。

    3. 1971年6月號《台電月刊》王忠漢的『25年來台電工程建設』,他是如此談到1930年的「松山火力發電所」,「甫度10歲就打入冷宮,列入休閒機組。」

    1930年「松山火力發電所」加入台電系統,它是因日月潭無法完工,不得以的救援機組,相信1934年底,就不需「松山火力」,理由是水電已超過需求,台電努力勸誘,設「勸誘課」。由於火力比水力貴,在日月潭完工後,松山火力擔任任務,很可能是以「備載容量」(備用機組)而存在吧。

    由於王忠漢的「打入冷宮」,不清楚是戰前,還是戰後。說是戰後10年也可以通,因為他有提到20年前。

    其實看「松山火力擴充」要看之後的「北部火力擴充」,才會了解,為什麼美援需要研究。

    北部火力發電所擴充
    在竣工報告花相當篇幅描述「機器單位容量選擇」,它說4萬KW的發電設備有3種選擇方式:a. 4萬KW機2組b. 2萬KW機2組c. 1萬KW機4組。「權衡結果,決定採用2萬KW機2組.. 2萬KW汽輪機之蒸汽狀況,因美國電機工程學會及機械工程學會協同公佈之優先選擇標準,故即逕予採用」這樣不合技術常識的說法,我們只需問「為何幾乎同時施工的南部火力發電所不採取2萬KW機2組」,就可以刺破這樣說法的合理性。為了掩飾不合技術常識的說法,引用「美國電機工程學會及機械工程學會協同公佈之優先選擇標準」兩大神一般人無法查證的說詞,何況此引用似乎也風馬牛不相及。作者要請讀者去看1937年5月開工,1939年6月竣工的北火,為何35000KW只用單一機組,不作成4部機就可了解,16年後的擴充工程為何採落後機組?要回到當時的情境來看此問題,1953年的台灣隨時有被血洗與解放之虞,經濟情勢非常惡劣,如果不是美援支撐,隨時有崩潰之可能。最便宜的機組只有「退流行」比16年前落後的設計可用,別怨天怨地。

    說不定松山火力擴充也有這樣難看的內幕。松山火力擴充沒有竣工報告。

  20. 北投埔 寫道:

    拜《台灣日日新報》這大神,可以查到13件,換句話說,在戰前它還活躍。王忠漢的「打入冷宮」,可能是指戰後10年。意外發現《台灣日日新報》有電車的英姿。詳1930-02-16『愈愈竣功した 松山火力發電所 五千キロ總工費百萬圓 送電試驗も完了した』。

    1. 1927-09-29『北部火力發電位置決定 機械は三社より買入契約濟 電壓其他に大改良』台灣電力會社;高雄;台北州;基隆河;松山火力發電所;基隆;宮前町發電所;大正町;大稻埕;三菱商事。
    2. 1928-10-23『松山火力之發電所 為日月潭再興準備 按明年六月頃竣工』台北;台中;豐原。
    3. 1929-06-06『電力會社の所長會議終る 六日は各所視察』松山火力發電所;板橋無線放送局。
    4. 1929-06-07『電力會社所長會議吿終 六日視察各所』松山火力發電所;板橋無線放送局。
    5. 1929-09-14『來月初め完成する 松山火力發電所 工費二百萬圓を投じ 電力不足を緩和する 中部台灣は惠まれる』台灣電力會社;台北松山火力發電所;日月潭工事;二水;外車尾;天雪潭;小粗坑;龜山后里庄;北山坑;合同電報;車寮角;製麻會社
    6. 1930-02-16『愈愈竣功した 松山火力發電所 五千キロ總工費百萬圓 送電試驗も完了した』台灣電力會社;基隆河;雄大六火力發電所;三□;米國ヅールザ會社;台北;基隆;宮前の發電所;佐佐木電氣課長;池田試驗官;から國弘理事;松尾電氣課長;高原機械課長。

    matsuyama052101.JPG

    7. 1930-02-20『松山火力の完成で 電力饑饉救はる 十八日附で使用認可交付 十九日から送電開始』台灣電力會社;松山火力發電所;佐佐大課長池田技手;台北;高雄;彰化;基隆;水力發電所;龜山;小組坑;天邊□;寮角;製驛會社;嘉義;新竹;恰恫;花蓮港;恒春;南庄;日月潭のヂ蕩キロ水力發電所;松木電力社長。
    8. 1930-03-09『昨今市内 電燈黑暗 電力會社辯明』台北市;宜蘭;松山火力發電所。
    9. 1930-08-29『松本社長の挨拶 電力總會に於ける』松山火力發電所。
    10. 1935-06-26『農村景氣も影響し 採炭賃銀益益騰貴 冬場の不足憂慮さる』松山火力發電所;高雄。
    11. 1935-07-31『雨量案外に少く 日月潭水電は無事 宜蘭送電線は切斷さる 三十日中には復舊』台北;高雄;頂雙溪;松山火力發電所;川端町;台南;屏東。
    12. 1940-01-16『感電して大火傷』台北市;李沙;松山火力發電所;小□警部補。
    13. 1941-05-09『台北郊外に伸鐵工場 工業誘致策最初の實現』台東;北川產業海運會社;北川淺吉氏;松山火力發電所;熊谷商工水產課長。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流氓,把你的鹹豬手從台灣移開
  • 1934年日月潭工事地圖上之「轎道」
  • 北山坑水力發電所
  • 堅持台灣建國 開展國際空間──海內外國是會議Ⅲ
  • Voice of the P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