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卜賽垃圾之迷與毒漂亮美眉

本文發表於 2016 年 04 月 15 日 12:14

6161

1957年8月懷特顧問公司的狄卜賽經理離台返美,他把從台灣帶回去的資料,就一直放在地下室。2001年11月我去底特律拜訪狄卜賽經理,這些資料才出土。請以「狄卜賽文書」在網路搜尋,這些資料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是垃圾。

6162

台北帝國大學市村毅教授研究論文上的馬武督的地質圖。

毒漂亮美眉之毒是取礦石「獨XX」之同音字,代表漂亮精彩的科技史。它在1946年之前,稱為「稀元素」,其定義是「鋯、釷、鈰、釹等稀有元素是特殊製鋼、合成工業及兵器等工業極重要元素。」

用「獨XX」檢索戰後新聞,會連接到張憲義叛逃。「獨XX」與「核武」無關,沒有多少人會相信。

狄卜賽在2001~2004給我千餘張寫真,最代表性的是其中約38張。我把其中2張放進美援那本書。原來猜測與毒漂亮美眉有關,但後來證明2家主要會社(稀元素與國安)是採人工撿拾,每人每天可撿拾2公斤。

狄卜賽38張寫真竟然不是用在毒漂亮美眉(最少是2家主要會社不是),當然有第三、四家會社。但如果可人工撿拾,誰會用先進的輸送帶等設備?而設備是被看成與砂石工廠有關,而且寫真的設備與「臺南水谷礦業所」的有類似性。這又推翻「不是用在毒漂亮美眉」。日本海軍檔案是有「設備規格」資料,幾乎是制式設備。

所以,狄卜賽38張寫真也無法完全確定不是用在毒漂亮美眉。

由於毒漂亮美眉,是軍極秘,1944年1月之後就無資料,那表示約20月總督府在睡覺?當然不是。

此外,毒漂亮美眉的軍方雇用會社的被核准礦區,竟然完全不採用台北帝國大學市村毅教授與工業研究所的國府健次研究成果。這是非常意外的作法。而市村毅是總督府設立最後組織的成員之一,沒採用他的成果,更缺乏合理性。

以上是12年來的迷。我的問題:
1. 如果狄卜賽38張寫真確定不是用在毒漂亮美眉,那1943~1955之間,台灣有什麼產業需用先進的輸送帶的設備之「砂石工廠」?
2. 狄卜賽38張寫真會否不是在台灣拍攝?
3. 為何被總督府核准的礦區,竟然不採用台北帝國大學市村毅教授與工業研究所國府健次的研究成果?為何???
4. 狄卜賽38張寫真會否是新竹州馬武督的礦區?但去過馬武督的朋友說:馬武督的沒那麼大空間安裝輸送帶的設備之「砂石工廠」?

6163
5. 馬武督3771萬坪與南庄3856萬坪,曾在1943年11月被總督府限制為「出願禁止區域」。市村毅教授研究成果,認為馬武督的質量最優,論文還以英文發表。
6. 稀元素與國安2會社被總督府核准的礦區,竟然大部份是河川出海口。沒有山區的礦區。
7. 如果通霄溪的礦區有27萬坪,而香山驛及其鐵道附近無名小溪有28萬坪,那可以推測頭前溪、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朴子溪、下淡水溪等應該也都會有礦區才對吧?
8. 20月的時間有很多可能,也許在類似「馬武督的礦區」,蓋了有先進輸送帶等設備的進行礦區開挖生產,只是我們沒找到地點。而那位說人工撿拾的師院教授,不知道有這麼神秘的工廠。

5 回應 針對 “狄卜賽垃圾之迷與毒漂亮美眉”

  1. ccc 寫道:

    獨居石的開發多在濱海沙岸

  2. ccc 寫道:

    I’ve tried google “Monazite + formosa”, the search engine popped out:

    Kiirum river, Formosa and
    Nankankei, Tozen County, shinchiku

  3. 北投埔 寫道:

    謝謝回應
    通霄溪的礦區有27萬坪,而香山驛及其鐵道附近無名小溪有28萬坪
    桃園新竹濱海沙岸等都是忘礦區

  4. 松村鉱(礦)區的界標 寫道:

    臺灣最早聞名國際的礦產,是1632年西班牙人在北投大磺嘴(今硫磺谷)採集硫磺。

    1917年日本人松村鶴吉郎獲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鑛務課硫磺採掘許可,於大磺嘴設置磺礦場,照片中是我收集的松村鉱(礦)區的界標,背後是礦區編號,為北投採磺重要文物。

    10253880_823401247688818_8667276089383775994_n.jpg

    【版主註】本文與影像檔都是楊燁兄的,轉載到這裡是為備忘錄。

  5. 二戰中日本帝國的鈾爆彈夢與臺灣 寫道:

    將「ニ号研究」、「F研究」丟進日本學術網,天阿,戰後70年,只出現3篇,1999、2002有2篇。顯示「ニ号研究」、「F研究」對日本學術界而言,是禁忌,不可觸摸。(3篇名:〈旧海軍委託「F研究」における臨界計算法の開発〉、〈ウラン爆弾研究昔話〉、〈「ニ」号研究のいきさつ〉2002年發表者竹内 柾,是仁科芳雄研究團隊的一員,横浜大學名誉教授2001年4月29日90歳死去,他的活動史文章在死後才面世,顯示禁忌的規模強度。

    2013年出版的《ペグマタイトの記憶 : 石川の稀元素鉱物と『ニ号研究』のかかわり》(福島県石川町立歴史民俗資料館編集)。「ペグマタイト」=偉晶岩,『ニ号研究』=仁科芳雄的原子彈研究。它讓我們知道1943年的稀元素礦石的開採是為了製造「ウラン爆弾」(鈾爆弾)之秘密。石川町歴史民俗資料館能出版此書,讓極機密有機會被研究。

    臺北帝大1928年才成立,理農學部首任物理學講座教授荒勝文策,他領導建造直線粒子加速器,臺大於1934年做出亞洲第一次人工撞擊原子核實驗。 1936年,他轉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戰爭期間,他為帝國海軍的原子能研究計畫服務。戰後李國鼎的「臺灣獨居石探勘處」正是接續這段歷史。個人對技術史特別偏好,38年的臺電生涯,從事技術工作,養成對技術史的偏好。從而想把戰前的「稀元素」在史料與田野的挖掘,釐清其中2家會社:臺拓稀元素工業(陸軍「ニ号研究」)與國安產業(海軍「F研究」)之活動史。

    台灣文獻69卷第4期20181230出版 二戰中日本帝國的鈾爆彈夢與臺灣pdf

    台灣文獻69卷第4期20181230出版二戰中日本帝國的鈾爆彈夢與臺灣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明石總督為什麼會選高木醫學博士來當台灣電力社長呢?
  • 傀儡上陣──記「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藝術家研討會」
  • 送給葉伯的小禮物–早坂一郎犀牛紀念品
  • 敬弔鄭兒玉老師
  • 小粗坑水力發電所1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