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命運交響曲大指揮杜魯門

本文發表於 2022 年 10 月 06 日 13:41


1945年2月4日雅爾達3巨頭寫真。


不同的人,讀同樣檔案,會有不同的觀點。此書《杜勒斯與台灣命運:一代巨人留下台灣民主獨立的生機》是王景弘從挖掘《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 Vol. IX》(通稱FRUS)史料的傑作。主要討論杜勒斯在舊金山和約及共同防禦條約之簽訂,及其對台灣的影響。這是有趣的書,值得不同讀者,用不同角度來閱讀。

從時間系列來看事件是如何發展;

1945年2月4日雅爾達3巨頭寫真。羅斯福才是真正的勝利者,邱吉爾則是怨婦。而史達林幹著鞏固美國霸主地位的老二,他在戰略地理的稜線上製造烽火,形成紅白兩個世界對抗。讓世界成為穩定的二元結構。



1945年4月12日,被傳召到白宮。羅斯福夫人告訴他羅斯福已經身故。杜魯門程為主要戰勝國美國總統,1945 年 8 月 14 日,杜魯門總統宣布對日戰爭勝利。戰爭的結束要由他來畫下句點,簽訂舊金山和約。

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舉辦的儀式,是懸掛美英蘇中四個主要對日戰勝的國旗,陳儀代表盟軍接受日本軍的投降。(降伏日)降服式中出現佔領軍代表有19人,在卡片上簽名者有:美國總統「經濟調查小組」Presidential economic survey mission團長Edwin Locke, Jr.(洛克)、商務部秘書Michael Lee (李化民)、經濟顧問Albert Z. Carr(賈爾)、佐理Col. Henry Berk(貝克)。洛克、賈爾、貝克、李化民四人,代表主要戰勝國美國總統杜魯門。

1948年4月援外法案通過,401為援華法。2個月後,美援運用委員會成立,簡稱「美援會」(CUSA),主委翁文灝、祕書長鄭道儒。1948/7/1 美援會與美經濟合作分署(ECA Mission to China)合署辦公。

杜魯門總統在1949年元月20日就職演講中有:「我們必須著手大膽的新計畫以利用我們科技先進與工業進步去改進與讓落後地區成長,而非投入美金。」這就是所謂的Point Four,宣布對「開發中國家」進行技術協助的外交政策目標。以「技術協助」或「技術援助」執行杜魯門的意志。

1949年NSC37,〈有關台灣澎湖戰略地位問題〉之討論之結論是:「美國無論如何宜用一切外交及經濟手段,使其長屬於對美友好之政權。」1949年ROC滅亡。

杜魯門總統在1950年1月5日聲明中有「美國應避免介入中國內戰,不要暗示美國對台灣有侵占的意圖」。請詳《杜勒斯與台灣命運:一代巨人留下台灣民主獨立的生機》本書47頁及240頁。「不要暗示美國對台灣有侵占的意圖」這句話很有意思,要由心理學家來分析,它不單純是字面意義,請多思考。這是蘊含「台灣地位未定」之錨。杜勒斯擔任國務院的顧問時,承擔終戰合約的簽署任務。



以下3段抄自杜勒斯與台灣命運 譚慎格@自由 20220501
1952年4月28日,東京簽署了另外一份「台北和約」,但日本拒絕承認「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的政府,並辯稱東京沒有立場承認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雖然蔣介石對日本的態度大為光火,但他還是在杜勒斯的運籌帷幄下被迫低頭。

1955年1月,杜勒斯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閉門批准聽證會上護送《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過關,他似乎對台灣的主權懸而未決相當滿意。民主黨參議員韓福瑞(Hubert Humphrey)問到美國在台灣的利益。杜勒斯國務卿回應道︰「我們說,福爾摩沙島和澎湖列島對美國的利益至關重要,我們將盡我們所能確保它掌握在友好陣營的手中…兩個中國政權爭論的法律問題已經變得微不足道,因為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這些地區應該置於友好勢力的控制之下。」

民主黨參議員基佛沃(Estes Kefauver)質問他︰「在我看來,我們為了決定這個島嶼屬於誰,已經浪費很長一段時間…請問你做了什麼?」杜勒斯回答說︰「我們什麼也沒做。從我們的觀點來看,現況再好不過。」詳杜勒斯與台灣命運 譚慎格@自由 20220501。

 

杜魯門Point Four第一期「700 多人參加, 36 人錄取。..被錄取還有李登輝、高玉樹、楊基銓、許子秋、江萬煊、 陳拱北..」

杜魯門Point Four第二期36 人錄取。這72人基本上都是選擇台灣人。

「美援技術協助計劃,為經濟援助之一部份,其要旨在訓練人才,為促進濟資源及生產能力之平衡普遍發展。其辦法為選送我國技術人才,往美國或其他 國家訓練。以使參加人獲得特定智識及技術,返臺後立付應用。本計劃於 1951 年度開始,至 1958 年度,8 年來共選送出國人員 1411 人」

  • 初中時,音樂老師在課堂上教唱《櫻花戀》英語主題曲Sayonara, Japanese goodbye,用音樂歌詞來學習英語。
  • 1963年,大學時,與同學去看《亂世佳人》,享受其聲光。拿錢去接受美國電影的意識形態及洗腦,當時臺灣普遍的現象。

請詳〈杜魯門的技術協助計劃對臺灣的影響〉

3 回應 針對 “台灣命運交響曲大指揮杜魯門”

  1. 吉田書簡 寫道:

    華盛頓國務院,約翰·福斯特·杜勒斯閣下:

    前不久,國會眾參兩院審議對日和約及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時,就日本今後的對華政策提出了許多質詢,政府也進行了說明了這一說明被引用時有的離開了上下文聯繫和背景,造成了誤解,需要加以消除。日本政府最終希望,與日本的鄰邦中國之間起全面的政治和平與通商關係。

    我認為,與在聯合國擁有中國的席位、發言權和投票權,並對若干領土行使實際政權以及與聯合國大多數成員國保持著外交關係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發展這種關係,現在是可能的。為此目的,我國政府於1951年11月17日,經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在台灣設定了日本政府駐外事務所。這是多邊和約生效之前,當前允許日本與外國關係的最高形式。我國政府向在台灣的日本政府駐外事務所派遣了重要人員,這也表示了對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關係的重視。

    我國政府有準備一旦法律允許,並且中國國民政府也希望的話,就同它根據多邊和約提出的原則,締結恢復兩國政府間正常關係的條約。關於中華民國方面,這個雙邊條約的條款將適用於現在,及以後應該屬於中華民國政府管轄下韻全部領土。我們準備迅速與中國國民政府就此問題進行商討。

    關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問題,現在聯合國譴責這個政權是侵略者,其結果是聯合國勸告對它採取某種措施。日本現在對此表示贊同,並在多邊和約生效後還要;限據第5條(A)款的規定,繼續保持這一立場。根據這一原則,日本將遵循“對於聯合國依據憲章規定而採取的任何行動,應予以一切援助,並於聯合國對任何國家採取防止行動和強制行動時,對該國提供援助也應慎重”的規定。

    再者,1950年在莫斯科締結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實際上是針對日本的軍事同盟。我們有許多理由應該相信,中國的共產黨政權事實上正在支持日本共產黨用暴力顛覆日本憲法制度和現存政權的企圖。從這些考慮出發,我可以確信,日本政府無意與中國的共產黨政權締結雙邊條約。
    1951年12月24日
    吉田 茂

  2. 北投埔 寫道:

    原來吉田書簡是被杜勒斯鎖逼迫

  3. 吳國安 寫道:

    杜勒斯來台幾次,他一來便忙壞了公論報發行部,因為他說要帶公論報回去…。他每次來,都會去李萬居公館,聽李萬居講講話,讓蔣介石很不高興。

    歷史是寫在文書上的「史」,歷史家沒寫的、不想寫的就不成為歷史了,沒它的辦法!

    吉田茂有很多「書簡」。這裡說的「吉田書簡」是1951年,因為吉田發言要對國府與中共採「政經分離政策」,引起美國疑慮,為此(使)日本表明支持國府、無意與中共締結雙邊條的一個書簡。時後,書簡中「這個雙邊條約的條款將適用於現在,及以後應該屬於中華民國政府管轄下的全部領土」有被擴大疑慮,吉田口頭補述說「自日本無條件投降即時起,台灣失去大日本帝國領土地位,台灣人失去大日本帝國皇民身份,迄至目前未曾歸屬」。在那年代的了解,一般尤其台灣人之間,認為此段談話亦為「吉田書簡」之一部分。

    此間常以為「吉田書簡」導致簽訂「台北條約」;常以為國、共內戰,蔣介石撤退來台導致不能參加「簽訂舊金山和約」,其實不是。抗日期間的中國政權分裂為:汪精衛南京政府、蔣介石重慶政府及中共政權。太平洋戰爭開戰後,蔣介石重慶政府僅聲明徹底抗戰,自始至終並未正式對日宣戰,預留和日本和談;反而汪精衛南京政府於1943年1月9日宣佈加入軸心國對英、美宣戰。就是說中日雖有戰爭之實,自始至終處於事變的狀態,不是太平洋戰爭的交戰國,所以無權參加簽訂舊金山和約。要不然,當時的蔣政府是個聯合國承認的中國政權,美國為何不大方的讓蔣去參加簽訂舊金山和約,還大費周章的迫日本和蔣簽訂「台北條約」呢?

    「台北條約」亦稱「中日和平條約」表示中日之間結束蘆溝橋事變以來的戰爭狀態。而「台北條約」的簽訂,就是那句「以德報怨」,誰報誰的德、誰報誰的怨,都已經解密快30年了。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一筆畫、可尼斯堡七橋問題等趣味數學etc
  • 望蓮成佛
  • 牛洞隧道與臥龍洞隧道
  • 顧經理拍攝的萬大發電所社宅街影像
  • 三太80 邁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