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番地界內」或「界外」到底誰比較文明進步?

本文發表於 2016 年 04 月 01 日 12:24

20160330

1870年李仙得繪製一張台灣地圖,地圖上呈現:淡水廳、鹿港廳、台防廳與「土番地界」。1867年6月3日台灣道臺及總兵回覆李仙得「該地生番穴處猱居,不載版圖。」

D-GK-0000-007-1041 (2)

1874年 西鄉從道在李仙得當軍事顧問,並積極協助西鄉租用船隻,西鄉率軍攻打牡丹社。今天,不是要討論此事件。而是他留下一張寫真。

這張寫真表現出2種技術在同時競逐:台灣人最熟悉的「土角厝」與「水泥紅磚建築」,這張寫真讓我不能不問,到底是「土番地界內」或「界外」,誰比較文明進步?

高中課綱的標準答案,應該會是「界外」。而大學歷史教授也許是「界外」吧?不知有沒有大學歷史教授會異議?

1824年英國給「人造石頭方法」專利權,這是「人造水泥」的開始。英國很努力在推銷「人造水泥」。我知道萬金教堂是1867年用「人造水泥」造的。與「人造水泥」對立的是天然水泥或羅馬水泥,它的歷史超過5000年以上。

1874年的「水泥紅磚建築」到底何時建,目前無法考察。但彌亞家不是為迎接西鄉從道臨時興建這高科技的「水泥紅磚建築」,應該是更早吧。

為大家提出一參考點,我家在1919年應興建「土角厝」,比寫真略高級些,那是1874年約50年後,更重要的是我家在「界外」。

這題的答案是「土番地界內」比較文明進步。

12 回應 針對 “「土番地界內」或「界外」到底誰比較文明進步?”

  1. Jiliang Lin 寫道:

    彌亞是混生住在射寮,如果從下面資料提到早在1864年就有磚造房屋。

    〈福爾摩沙再記〉1864年駐台英外交官郇和抵達瑯嶠灣,迎接郇和的瑯嶠村民都需帶長矛、弓箭、這也是他們出外的基本配備。郇和觀察到當訪客被迎進柴城,庄內部分建築為磚造房屋。

  2. 李仙得《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 這張射寮照片, 寫道: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7921606305791&set=a.2417276765315&type=3&theater

    李仙得《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 這張射寮照片,房子的柱子形制似乎比較像射寮張家古厝的那根紅磚柱

  3. 匿名訪客 寫道: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7902348064347

    報告 林炳炎 前輩,這應該不是彌亞家

  4. 古砲與尤家 寫道: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7972742264158&set=a.2417276765315&type=3&theater

  5. Jiliang Lin 寫道:

    ◎李仙得最愛的嚮導‧彌亞
    沒有地方頭人親自擔任危險的日軍嚮導,只有社藔熟蕃酋長彌亞做先鋒。
    ★費德廉教授的《Photographic Views in 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彌亞是李仙得的最愛嚮導。彌亞叫Yen Ticktchien 並不是姓張
    ★1871年10月八瑤灣事件琉球54人遭高士佛社殺害,1872年3月12日李仙得再度來到社藔最先要找的就是混生‧彌亞(Yen Ticktchien)了解狀況,1872年3月13日李仙得出發會見琅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紀錄中隨行的有華理士艦長、隨船外科醫生、調查軍官、海軍陸戰隊員、彌亞、某位社藔頭人的兒子(混生),攝影師及兩名助手。
    #彌亞與某社藔頭人的混生兒子是不同人
    ★「臺灣史と樺山大將」中牡丹社事件時的生熟番社列表,社藔頭人是張光正、新街頭人是張光清,社寮跟新街人口都是400人左右。
    西鄉從道要離開台灣前招集車城頭人林德勝、董成明、田中央頭人林明國、統領埔頭人林阿九、保力頭人楊天保、網砂頭人朱保生、#社藔頭人張光正、#新街頭人張光清 等前來大本營加以賞賜表達感謝。
    王元稚的「甲戌公牘鈔存」中提到的新街頭人也是張光清。
    #社藔頭人是存在感低的張光正不是張光清
    ★日軍先鋒登陸社藔後5月18日社藔熟蕃酋長彌亞隨即擔任日軍斥侯嚮導,然後日軍伍長北川直征就在四重溪被生蕃突襲打死而且頭還被割走,成為第一個犧牲者,彌亞又在5月21日擔任斥侯先導也遭遇生蕃狙擊。
    #彌亞從事的是專業高風險職業
    ★日軍中軍由佐久間佐馬太率領,嚮導為新街張鴻業、保力張連生等。
    #張鴻業是不是李仙得提到的某位社藔頭人兒子
    ★日軍右翼由赤松則良率領,嚮導為保力鐘戌郎、徐錦以及猴洞賴勝文。
    #熟番聯合日軍征伐牡丹社
    ★日軍左翼由谷干城率領,嚮導為黃文良、董仕金、葉宇六、廖興順,其中黃文良被生蕃狙擊打中頭部。
    #黃文良沒死但腦頭被打貫能醫得好嗎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7978734773967

  6. 社寮彌亞 ≠ 新街張光清 寫道:

    ◎社寮彌亞 ≠ 新街張光清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8007084762699

  7. 社寮彌亞 ≠ 新街張光清 寫道:

    ◎社寮彌亞 ≠ 新街張光清

    這是《The Japanese Expedition to Formosa》原文,作者Edward Howard House 先後擔任《紐約論壇報》與《紐約先鋒報》記者,中譯本為《征臺紀事》,譯註提到美國國會檔案紀載 House 是李仙得的秘書。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8007084762699

  8. ◎1895年張光清參與圍攻恆春城 寫道:

    ◎1895年張光清參與圍攻恆春城
    ★1895年10月陳福傳父子兄弟親族、盧招元兄弟、張光清、張琴等父子、陳開山親族等,率領德和里管內各庄圍攻恆春城。
    ★恆春暴動ニ關シ臺南縣技師藤根技師外一名調查復命,土匪斬殺人名表,逮捕斬殺陳福傳、盧丁、盧清風、黃安、黃慶、張阿壽、張阿昂。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8024300513082

  9. Jiliang Lin尤德清(一)(二) 寫道:

    ◎彌亞 = 尤德清(一)
    ★李仙得厦門領事在勤中書留抄書
    1872年3月13日李仙得去見卓杞篤隨行除【彌亞(尤德清)】還有另一位社藔頭目的兒子,是不是這份紀錄的【張琹】?
    ★李仙得在卓杞篤家拍照紀錄,照片中有李仙得、尤德清、清廷官衛、生番。#這照片還在嗎?
    ★李仙得推薦熟悉生番的【尤德清】跟【張琹】給台灣道台「吳大廷」。
    ★琹(ㄑㄧㄣˊ)音同琴,1895年恆春圍城暴動調查記錄有張光清、張琴父子,特別強調剿捕張琴親族,【張琹】是不是張光清的兒子張琴?
    #彌亞之謎何時可以結案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8936669641740

    ◎「彌亞」是週薪制領日本銀圓
    ★明治政府李仙得命令書第三號
    「彌亞」1867年羅妹號事件時,「李仙得」說是社寮酋長的兒子;1874年牡丹社事件時,「李仙得」秘書「Edward House」說他是社寮酋長,並記錄「彌亞」家還有一位老酋長,如果社寮老酋長是「張光正」,那「彌亞」可能是「張光正」的兒子,「張光正」兒子叫「張田」,1874年牡丹社事件時「張田」好像大約40歲左右,似乎也符合條件。
    #日文不太懂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8934904717618?notif_id=1579012239683720&notif_t=tagged_with_story

    ◎彌亞 = 尤德清(二)
    ★由《処蕃始末》明治政府公文書應可確認【彌亞】叫【尤德清】,因這些與李仙得相關的公文與書信翻譯,都是要呈給三條實美、岩倉具視、島津久光、大久保利通、西鄉從道、大隈重信、山縣有朋…等重要人物,內容應該是十分嚴謹,相關公文書信也另有張光清兒子張琴的紀錄。
    ★另從張光清相關紀錄可發現其對日軍堤防警戒性很高,如《甲戌公牘鈔存》就提到日軍僅將一架布篷扎於新街後溪擺渡頭,張光清就寫信理論並布告各莊每戶出壯丁二人,帶鳥槍、軍器…「落人灣家」,而第一次恆春圍城張光清、張琴父子也有參與,可見張光清個性強悍不似【彌亞】圓融能遊走美、日、各番部落之間獲得信任。【彌亞】在House的記錄中日軍初登岸【彌亞】就殺豬招待請日軍吃,【彌亞】個性十分圓融友善。
    ★張光清家大業大不至於去領日本薪水辦事,日軍都還要跟張光清租地(新街)紮營(後灣營地則是跟陳光全租地)。
    ★1874年5月10日有一份寫給征台日軍的書信紀錄,這份書信可能就是「甲戌公牘鈔存」中提到張光清寫的理論信,日軍也回信善意的回應,如果【彌亞】是張光清就不需要寫信了。
    ★1874年5月10日還有一份日營中的對談紀錄,對談人主要是日軍參謀福島九城與瑯嶠(車城)總理林明國,福島九城詢問要買地築營,地是清國政府的還是當地人的該跟誰交涉,林明國回應土地是當地人的也沒跟清國繳稅直接跟當地人交涉即可,福島九城說日軍初到瑯嶠,諸事皆託付【彌亞】處理,然後林明國除了巴結奉承福島九城,還背後桶刀說【彌亞】貪財…(不要黑我帥氣的彌亞)。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8940010605262

  10. ◎彌亞真迷人串連琅的歷史 寫道:

    ◎彌亞真迷人串連琅的歷史

    彌亞之謎可以確認叫尤德清,而伊能嘉矩說西鄉從道征台時住尤泉和宅(找時間爬史料考證),一般通說彌亞是張光清或張光正,所以把住彌亞家導向是張光清宅或張光正宅恐怕有誤,所以一切回到了社寮尤家,不知尤泉和是否為尤德清的父親,可能是另一個社寮酋長,而尤家古厝埋有英制火炮不知是否為征台日軍留下,又有傳說社寮港有兩門火砲,一門是張家的另一門是尤家的,新街尤家的尤昆平因熟悉番社事務,官派滿州庄助役再升任區長,顯示尤家與生番熟悉也深受日本政府信任,而尤家祠堂上那隻鷹,實在讓人聯想到象徵李仙得美國的白頭海鵰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8942982559559

  11. ◎彌亞 = 尤德清 之射寮新街尤昆平 寫道:

    ◎彌亞 = 尤德清 之射寮新街尤昆平

    #滿州第一豪宅之主 #酒類營業指定專賣
    李仙得在射寮住彌亞家,必麒麟說李仙得搭帳篷在三個年輕兄弟家的庭院,美國記者豪士紀錄日軍登陸射寮去找彌亞,彌亞與弟弟跟姪子三個年輕人上日艦參觀,伊能嘉矩說西鄉從道住尤泉和宅。#尤昆平與彌亞有什麼關係 #為何查抓張光清么子
    ★尤昆平是車城射寮新街人,出生於牡丹社事件後七年的明治14年12月13日,尤昆平是日治時代接替「瑯嶠十八番社總頭目」潘阿別(潘文杰之子、卓杞篤之孫)成為滿州庄長。
    ★尤昆平9歲師事董乃理學習四書全部。
    ★12歲師事余賢學習詩經四冊。
    ★15歲在車城開始學習雜貨、藥種買賣。
    ★19歲在東港與車城間從事雜貨買賣。
    ★21歲成為龍泉水派出所巡查捕(潘阿別也是先擔任巡查捕)。
    ★23歲兼任通譯事務(通日、台、番語?)。
    ★24歲擔任獸畜檢疫委員(查當時恆春發生牛疫)。
    ★26歲調至車城派出所,查抓阿片令犯張天雨受賞。
    #清領時期新街總理張光清么子叫張天雨
    ★29歲升任巡查。
    ★30歲調至四重溪派出所。
    ★31歲調至蟳公嘴派出所。
    ★33歲受賞番匪討罰獎勵,調蚊蟀派出所,擔任臨時戶口調查員、第四十六監視區調查員。
    #前一年爆發南番騷亂事件,日本警方動用2千兵力,加上2艘軍艦艦砲支援,共陣亡107人,花5個月平定排灣族。
    ★37歲擔任蚊蟀區長,
    ★38歲擔任地方稅調查員,滿州庄助役。
    ★39歲擔任州稅調查員。
    ★40歲申請酒類營業指定專賣。
    ★47歲擔任滿州庄長。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9137661506411

    這是美國的台灣學
    與日本的台灣學
    之交叉運作下
    對社會文化的變容

  12. ◎彌亞 = 尤德清 之滿州庄長尤昆平夫婦龍泉水區長尤炳文 寫道:

    ◎彌亞 = 尤德清 之滿州庄長尤昆平夫婦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9214202259882&set=a.4453890639389&type=3&theater

    ◎彌亞 = 尤德清 之龍泉水區長尤炳文

    https://www.facebook.com/sunflower.jiliang/posts/10219210126117981?__cft__%5B0%5D=AZXMIQ7qlDJkjH6adfkirLHa0RWXQcbcivKTb70bBEykclY1gDa1EP_MKO5PtJkqxbcvTSV8V_l3cR4jBlnrLafhr5X0iNngyVPKx4s9u2ZxIquNzuoKXRYCm9gNd7BfRlI&__tn__=%2CO%2CP-R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台湾電力の神社(4)――武界の鹿島神社
  • 北里大學蒐集高木友枝資料小組--南港研究院、B102、台北帝國大學病院及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宅
  • 狄卜賽垃圾之迷如何求解?
  • 20140729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發電80周年慶
  • 龜山水力發電所—台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