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寿工場․後山學堂大眾史學研習營

本文發表於 2008 年 07 月 12 日 16:41

dscf0219.JPG

離開太魯閣號,往花蓮後站走,開始興奮的渡假活動。接車的是研究助理林小姐,因一切連絡工作都是她做的,所以很親切的交談,她說下午是到鳳林去作「校長夢工廠」田野調查。我趕緊問花蓮有「ㄕㄡ丶工場」,妳知道嗎?現在流行ㄕㄡ丶身,但不是此ㄕㄡ丶,是「寿工場」,她不知道。我為了準備STS成員蔣竹山教授的邀請前往後山學堂的大眾史學研習營,用了渾身解數的知識去準備,在第一頁就將報告地點寫成「塩水港製糖会社寿工場」,要引發「疑」的效果。

dscf0210.JPG

禮拜六早上,睡到自然醒過來,看時間才4點,刷牙洗臉後,天光已經微亮,開始往校園走,由於準備跑步鞋,就跑起來,一面跑一面認識校園。還沒去就聽到很多贊美之詞,所以充滿期待。跑完一大圈之後,光線已達到可以攝影,就回學人招待所拿傻瓜相機,開始一日觀光。

dscf0204.JPG

報告題目:「古蹟․觀光․技術史—從基隆築港談起」,簡報摘要

0. 前言 1.戰前的混凝土技術史 (人造水泥給予專利後) 2.戰後的混凝土技術史 (人造水泥給予專利後) 3. Zeelandia Fort的築城 (天然水泥) 4.9000年來的混凝土技術史 5.結語與討論

dscf0205.JPG

相當高興的是,如此枯燥的題目,能讓學員沒有趴下來睡覺,還有學員提出問題來討論。

dscf0206.JPG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的誕生

dscf0201.JPG

1911年,增建岸內第二工場。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和其他的製糖會社一樣,積極不斷的擴大事業,往東部拓展,承繼在旗尾的「高砂製糖株式會社」的「旗尾工場」; 1914年承繼「台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設立「花蓮製糖所大和工場」和「花蓮製糖所寿工場」外,1925年承繼台南製糖株式會社;1927年,承繼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和恆春製糖株式會社。1939年,台灣糖業巔峰時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擁有7所製糖所。

dscf0218.JPG

國史館檔案編號297-518內,廣東糖廠籌備處1949年8月15日有「為加速遷建工作由台糖公司遷廠委員會負責全部機器之整理拆修,由花蓮港機器至6月始運到廣州,此外屏東、高雄、苗栗糖廠蒜頭糖廠各地待運機件尚有300噸」,此處花蓮港機器指的是花蓮壽豐糖廠,戰前為鹽水港製糖會社寿工場。

6 回應 針對 “太魯閣號․寿工場․後山學堂大眾史學研習營”

  1. 陳凱劭 寫道:

    塩水港這家公司還在呢。雖然跟台灣已沒有關係了,但名字仍保留源自台灣台南鹽水港岸內的第一回工廠。

    塩水港精糖株式会社(日本)
    http://www.ensuiko.co.jp

  2. 林炳炎 寫道:

    禮拜六(12)早上7點歷史系系主任許育銘博士來敲門,讓我嚇一跳,原本是林小姐答應要當嚮導帶我去學校後門早餐,沒想到是系主任。經過交談,才知道我們有很多共同的朋友與遊戲領域。他是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1998 年(立命館大學在京都市上京区)。

    他的文章中『戰後留台日僑的歷史軌跡』,凱劭在北投埔林炳炎» 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的留言做了超連結,所以關係深厚。

    許育銘教授的玉照: http://tw.myblog.yahoo.com/modern-china/photo?pid=0&next=1000&fid=19

    許育銘教授在戰後留台日僑的歷史軌跡一書中提到:

    關於其論文,研究臺灣電力事業的林炳炎,則提出了一些意見,作成<讀「戰後日軍日僑在台行・的考察」>(2002)一文。林文中提供了不少關於美國方面的相案資料,作為補充瞭解有極大的作用。林炳炎另有<搶修‧留用‧引揚-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如何轉變成臺灣電力公司>(2000)一文,則運用了一般臺灣學界較少使用的日文資料,如臺灣協會所藏戰後引揚資料、臺灣電力社友會會報等,專對電力事業中留用日人之工作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相關專題也記述在林氏出版的專書《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的第六篇等部分。

    搶修‧留用‧引揚-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如何轉變成臺灣電力公司>(2000)一文是應小林英夫博士之邀請前往早稻田大學做報告,那次是用台語報告,江正殷博士翻譯。我自己本人都沒有這文章印出來的樣子,北京語版是我寫,請日本學者宮崎聖子博士翻譯成日文。

    我們同是日台交流協會招募的訪問學人,也與小林英夫博士及其學生加藤聖文博士、石田浩博士及其學生北波道子博士等是認識的朋友。

  3. 林炳炎 寫道:

    那天與系主任許育銘博士談話,他對台灣產業史有興趣,準備做這方面的領域,而歷史系已經通過開設研究所,所以很期望許博士能開拓台灣產業史研究。

    由於2006/01/06開刀,大腦思慮不周密,那天也沒有詳談,我想到我同事陳崇祐課長在抽蓄施工處(辦公室在埔里),他的父親在193x年開一家ラムネ工場生產彈珠汽水,從工場設計到生產有許多事是他父親做的,他父親是嘉義農工(戰前非常有名的學校)畢業,整個故事是非常迷人的台灣產業史(也是技術史)。

    那天雖然有提起狄卜賽文書編目 內有關1945~1957之棉花與紡織資料,我雖然沒有時間仔細翻閱,但想知道真正的戰後台灣棉花與紡織史,非看這狄卜賽文書不可。

  4. 逄夢麟 寫道:

    只要看到”製糖株式會社”就像吃到鴉片煙,神魂顛倒,迷戀不已.
    成長在眷村,但周遭都是糖廠氛圍.隸屬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後壁林製糖所(小港糖廠前身)童年也有”會社”諸端幸福:五分車,春雨蔗田,巨樹綠隧道,koby的枝仔冰,日本宿舍…
    步動時數里內都聞到甜膩氣氛.啊!真是何等美好的年光!!….
    十大建設,廣大蔗田變成工業區,甜甜的童年被摧折殆盡.唯一剩下兩排金龜樹了堪玩味…
    於是成為橋仔頭文史工作室的尋夢人和後壁林工作室的開基人.
    林桑學長,謝謝你為台灣做的這溫醇付出….
    猴搭啦!!

  5. 逄夢麟 寫道:

    林桑學長:
    有人跟你說過你和八田與一桑很..很..很像嗎?!
    真是很像呢!!

  6. 台灣大條 寫道:

    預祝你的[保衛大台灣的美援]成功.暢銷台灣國….

留下回應

留言內含太多URL、廣告常見字,可能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版主解除。或寫私信給板主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

  • 后里發電所
  • 高木友枝博士與北山坑水力發電所之現場印象
  • 在濁水溪上架西螺橋是一種社會運動
  • 2015年私的記事
  • 許雪姬所長演講:台灣史上1945年8月15日前後—日記如是說「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