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台灣平民政府駐美辦事處7月4日掛牌運作
2010-07-032110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掛牌
9月8日於華盛頓DC舉行慶祝酒會將邀請美國國會參、眾議員與會歡迎報名參加,知道支那駐美大使館的朋友,亦請邀請它們參加,共襄台灣獨立盛舉。
這是台灣邁向獨立或正常國家的第一步。
2110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掛牌
9月8日於華盛頓DC舉行慶祝酒會將邀請美國國會參、眾議員與會歡迎報名參加,知道支那駐美大使館的朋友,亦請邀請它們參加,共襄台灣獨立盛舉。
這是台灣邁向獨立或正常國家的第一步。
退休後,漸漸演變成圖書館當義務演員的習慣。圖書館一定會有館舍、書、書桌、電腦、館員以及讀者。由於世界上圖書館,版主去敲門的還是有幾個,但能成為習慣的只有公館那家與鄰居這間。在公館那家,最近發現,雖然不算常去,但有一非常認真有創意讀者演員,每次看到他半躺在舒服沙發上睡覺,當讀者演員是非常辛苦的。
20100513早班高鐵來到高雄,秘書長學長與蕭小姐已經在等候。將東西處理好,就搭乘高捷前往小港,潘建祥前輩已在等待。在吳公館,前輩問我,認識謝中原建築師嗎?世界太小。謝是成大建築系工程結構組同班同學。是吳前輩的女婿。(寫真是蕭小姐所拍,謝謝她)
決心沒有要事足不出門後,剛好黃智偉兄送來《鹿島建設百三十年史》,上下兩巨冊1234頁,可以讓我工作不停。這書補足很多原本沒納入眼界的、或未探索的領域、或電的相關事項,當然作為報導題材。看標題就知道版主想唱什麼調,鹿島建設最近幾年的業績有:基隆河員山子分洪隧道、台灣水泥大樓、士林電機大樓及仁愛路帝寶豪宅。這些不是鹿島組業績啦,19471222鹿島組改名鹿島建設。
草屯國民學校一年級的導師是林玉柱老師,他在同學的紀念寫真留下「我們都是好朋友」,這讓我回想起,沒有用「我們都是好朋友」的角度去思考1950年代到底是怎麼樣的社會?想用《狄卜賽文書》中的寫真來說明。這些寫真由外國人所拍,才能真切反應這號稱『台灣經濟奇蹟』的偉大社會是如何偉大法?
When I got the e-mail from Lee-Tai wrote to me, she wrote” This note is also to let you know the sad news that my father Valery de Beausset has passed away at the age of 94 on October 18th. He was always grateful for the book you wrote about his work in Taiwan.” I was shock to get this sad news fall into the remembrance of how I met Mr. de Beausset. In the document, I found Mr. de Beausset was the J.G. White Co. Taipei manager and play a very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aiwan. So, I try hard to find the contact way.
1949: 美國國旗在台灣天空飛揚
最近彌天蓋地的『1949』在台灣媒體流串,有如某種風暴即將來臨,這種有計畫的文化宣傳類似於「文化大革命」。首先是我從網路收到「1949――新台灣的誕生展」企劃書與展品內容(詳附檔),還來不及回應,「大江大海」符碼隨著bus的身體到處亂串。誰的『1949』?『1949』與『新』有什麼關係、意義是什麼?為何會是『新』?我們都知道,在漢字文化圈中,新與舊是一種鬥爭關係,『新』通常站優勢、霸權之位置。「大同小異」之大、小兩字都是動詞,為何「同」就需大呢?而不是「異」大呢?「大同小異」是壓迫「差異」的存在,違背平等原則。「男尊女卑」也一樣,都具有霸權意識存在,都需要被批判、解構。
在《台灣日日新報》查到「熊谷組」只有3件,僅與庭球(tennis)有關,也就是說在1945年以前,熊谷組沒有在台灣承攬過工程。印象中,進公司沒多久就前往達見工程處去檢驗達見大壩,走在拱壩突出的鷹架上,有那種隨時要掉下來的感覺。本頁卻想顛倒敘述,從近往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