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30「百日怒吼.全民站出來」大遊行
2008-08-31關在鐵絲刺網內的總督府
20080830「百日怒吼.全民站出來」大遊行,群眾塞爆凱達格蘭大道,參與民眾以「顧腹肚、護主權、要陽光」等訴求向馬政府嗆聲。馬政權使出小手段,將示威範圍從公園路圍起來,人民只能在外交部大樓以東示威。縣市長及公職則由黨主席蔡英文帶隊參與。蔡英文也語氣堅定地在凱達格蘭大道向爆滿的民眾承諾,要給大家一個更好的民進黨、更民主的台灣。沒有參加的民進黨黨員應予開除,也請他們澈底從政治舞台消失。
關在鐵絲刺網內的總督府
20080830「百日怒吼.全民站出來」大遊行,群眾塞爆凱達格蘭大道,參與民眾以「顧腹肚、護主權、要陽光」等訴求向馬政府嗆聲。馬政權使出小手段,將示威範圍從公園路圍起來,人民只能在外交部大樓以東示威。縣市長及公職則由黨主席蔡英文帶隊參與。蔡英文也語氣堅定地在凱達格蘭大道向爆滿的民眾承諾,要給大家一個更好的民進黨、更民主的台灣。沒有參加的民進黨黨員應予開除,也請他們澈底從政治舞台消失。
1941/01/20台灣日日新報刊登「大甲溪發電所起工式けのふ現場で舉行さる」新聞說:『台灣電力的大甲溪發電所建設工事已經準備妥當,19日午前11時半在東勢街東勢建設事務所舉行起工式。午前9時社長林安繁在豐原第一發電所、副社長田端幸三郎在天冷發電所、永井專三建設部長在進水口舉行動土式(鍬入式),列席的有副見交通局總長、八田與一技師、佐佐木英一電氣課長、酒井茂吉海軍武官、奧田台中州知事等官民500多人與會。副見總長代表齋藤總務長官唸祝辭,其次,奧田知事、松岡台灣新聞社長宣讀祝辭。』新報刊登有齋藤總務長官式辭、林社長式辭,可見起工式的盛大。
離開太魯閣號,往花蓮後站走,開始興奮的渡假活動。接車的是研究助理林小姐,因一切連絡工作都是她做的,所以很親切的交談,她說下午是到鳳林去作「校長夢工廠」田野調查。我趕緊問花蓮有「ㄕㄡ丶工場」,妳知道嗎?現在流行ㄕㄡ丶身,但不是此ㄕㄡ丶,是「寿工場」,她不知道。我為了準備STS成員蔣竹山教授的邀請前往後山學堂的大眾史學研習營,用了渾身解數的知識去準備,在第一頁就將報告地點寫成「塩水港製糖会社寿工場」,要引發「疑」的效果。
承蒙綠色和平台灣文化廣播電台,星期五綠色論壇(每週五下午18:00-19:00),節目主持人李南衡先生邀請,介紹《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一書。
七月四日是美國獨立紀念日,在這特別的日子談美援台灣的歷史,特別有意義。
節目主持人李南衡先生紹介:
此外特別感謝Taiwan Radio網站,多年來義務側錄台灣本土廣播節目錄音,放在網路上供全世界台灣人下載,讓台灣人不必受到實體廣播電台電波發射範圍的限制,只要有電腦及網路,都可以聽到台灣的鄉音,認識到台灣的真實;尤其是大量的存檔節目,不需即時同步收聽,錯過精彩節目數月之內,都還能下載播放。由於Taiwan Radio網站側錄本次節目,使各位讀者可以在本Blog收聽這次訪問的數位錄音。
在網路上:http://www.edu.cn/20030718/3088422_1.shtml 或《美国研究》2002年第3期可以看到北京大學歷史系牛可博士的大著『美援与战后台湾的经济改造』。
台電彰化區營業處的工會理事蘇張銘,他是台電史料收藏家,台電的《同心園地》介紹他的寶貝『電火單』,內容包括戰前與戰後『電火單』(電費收據)以及寫真。
透過公司的微波電話與他連絡,他先就寄一份《台電十年》的影印本,再打電話給他,終於寄來《台電十年》電子版。
到底台電如何看待此十年?封面是東西聯接線路孤單的鐵塔及連絡電線。它代表這10年最重要的工作,why?因原來東部的發電所是為鋁業及肥料工業生產而建設,但因這些鋁業及肥料工廠被美軍轟炸損壞,有多餘的電可供西部使用。
1960年代是全球大學學生運動澎湃發展的年代,反集權、反獨裁、反戰、支持弱勢民族的獨立運動及校園民主是主要的訴求。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捷克「布拉格之春」、法國學生和工人聯手促成的「五月革命」、切格拉瓦帶領貧農及礦工,針對當權者所發動的一連串革命行動,這些運動有成功,也有失敗,但都是那個時代的必然。思想的風潮影響了在島外的留學生。有2個留學生深受大環境的感染,當知道權力者就近在呎尺,決定以實際行動捍衛民主價值。他們失敗了。但他們的作為,卻也讓島內的領導政權體會到民心思變,從而間接地加快台灣島內的民主化。…
「在最開始一個月,我們住在山上一棟日本式的房子,真美麗。一階的房子沿著山丘的等高線建在山邊。唯一的家俱是低矮的日本式桌子。晚上,家人在禢禢米上鋪厚棉被,睡在上面。國民黨政府佔住(came over)台灣時,蔣介石喜歡這房子,所以我們就搬遷到市區一棟洋式房子。我們還是喜歡帶迷人東方味道的日本式房子。」(按在山上的房子是草山行館,市區的房子在双城街武昌新村(Wu-Chang Villas),在施幹克的壓力下,工作過度緊張,幾乎崩潰,醫生建議住到山區,不參加應酬。離台前就一直住在北投泉源路57號(據狄卜賽告知,此屋為台大校產,住此屋教授偷校產入獄,在狄卜賽返美前2年出獄,1957年狄卜賽返美,他又住回去。狄卜賽家人非常喜愛泉源路57號房子,不但留有很多寫真,還請畫家William Koa畫下從此處觀望紗帽山2幅。)此文章亦表示康妮與Indi及Timmy在1949/8來台灣與狄卜賽團員。康妮去印度從巴爾第摩乘船經蘇伊士運河花6星期,回美國飛到香港再乘船到舊金山19天,從美國經夏威夷東京飛台灣要3天。
![]() |
《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封面 |
1998年7月關西大學博士班研究生北波道子(現任教於關西大學經濟學部),研究台電與台灣經濟關係,在近史所發現一筆資料:「台電公司飛灰利用問題」,迫不及待的前往檔案室,發現懷特的公文,編號如下:MSA-15.2,MSA-15.35,MSA-22.7,MSA-38.0。
此資料之演員有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台電公司、墾務局、台灣矽酸工業、懷特公司、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美援運用委員會、工礦計畫組等,構成一幅精彩的政商網絡圖。
透過小小的「飛灰」(fly ash)爭奪事件,可以窺見當時政商運作的片段。 她給我的「芝麻開門」密碼,讓我進入戰後美援的極機密的神秘領域,在那裡發現了日本技術與美國技術在霧社大壩之戰鬥,戰況慘烈,是迷死人的技術史題材。
關西大學北波道子博士(目前任教於關西大學經濟學部)丟給我一串「芝麻開門」密碼,讓我進入戰後美援的神秘領域,發現懷特公司與其在台灣經理狄卜賽(V.S. de Beausset)對台灣美援有很大貢獻,透過美國朋友Dr. Adam Schneider而與狄卜賽取得連絡。
在底特律時,拜訪1949~1957懷特公司在台灣經理狄卜賽,他說了好幾次K.C. Wu吳國楨(國民黨黨員會稱呼吳逆,應該不至於用吳匪),沒有正面回應,期望他多說,但他並沒有談到細節。在舊金山時,史丹佛大學圖書館的服務非常好,讓我比預期的提早完工,還有時間就跑到東亞研究中心去看有沒有吳國楨的資料,因資料太老舊無法影印,只能筆抄,抄得很高興。回到台北,找到自由時報出版的《吳國楨傳》與師範大學歷史所歐世華的《吳國楨與台灣政局(1949-1954)》碩士論文。《吳國楨傳》對因為他任省主席,才答應繼續給予美援的「四年經濟計畫」只有一行字,實在可惜。
May 7th, 1955, Look has a title “They live on the Volcano”. It reported the family of Mr. V. S. de Beausset lived and worked in Taiwan. I try to use the photography to write a report about old story of Mr. V. S. de Beausset lived on the FormosaIsland. He was hired by his expert in fertilize chemical in CUSA (U.S. Aid in Taiwan) as a Manager in consultant Company- the J. 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Past ten thousand years ago, TaiwanFormosa like a live volcano at 1955. I try to use the pictures that Look has to show how ranger about Taiwan. At that time so much people lived on Taiwan try to escape out to U.S.A.
最近在youtube網上看到Yさん將《狄卜賽文書》中所收藏11卷無配音彩色電影帶(color motion pictures)之一小段貼上去,觀賞之後,認為需寫一個背景介紹與本事(story contents)介紹,讓觀眾能認識『1950年代在台灣的集中營之一—-火燒島』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