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9 月 03 日 10:56
1923年4月12日當時是日本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從東京出發,16日到達基隆港開始12天在台灣的「東宮行啟」之旅,這是一場政治秀。演出場所:基隆港、基隆車站、台北車站、台灣神社、總督府、台灣生產品展覽會、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台灣生產品展覽會、中央研究所、北師附小、太平公學校、台灣軍司令部、高等法院、台北師範(教育展覽會)、台灣醫學專門學校、新竹車站、新竹州廳、新竹尋常高等小學、台中車站、台中州廳、台中第一尋常高等小學、台中水道(自來水廠)、台中一中、嘉義車站、台南車站、台南州廳、北白川宮遺跡、南門尋常高等小學、孔廟、台南師範、台南第一公學校、台南一中、安平新生地、製鹽會社鹽田、養殖試驗場、台灣步兵第二聯隊、高雄車站、高雄州廳、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高雄碼頭、屏東車站、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緱工場、猴山(今壽山)登山、高雄港、馬公港、基隆港、乘魚雷艇、基隆重砲兵大隊、博物館、全島學校聯合運動大會、草山溫泉、北投溫泉、台灣步兵第一聯隊、專賣局、台北第一高女、武德殿、台北第三高女、台灣體育協會陸上競技大會。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台電設施之歷史觀光, 日本時代, 林炳炎 | 24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9 月 02 日 11:38

2001年11月14日搭乘西北航空公司飛機飛往底特律,狄卜賽夫婦與女兒麗泰在出境門口拿著de Beausset名牌等我,用簡單的英語傳遞濃烈的感情。上她們的車子,一路就開往Grosse Ile(大島),一路上就用幼稚園英語交談,相談甚歡。車子就在de Beausset家門前停下來,將行李放在客房,然後到de Beausset的書房,狄卜賽就引我到地下室,架上放一堆一堆老舊紙張,這一堆老舊紙張我稱之為狄卜賽文書(V.S. de Beausset’s Collections)。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台灣, 林炳炎, 美援, 軍事占領 | 68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9 月 02 日 07:56
(按:原文網址:http://www.lib.ntu.edu.tw/spe/taiwan/academia/no2-ch3.htm)
1996年3月底,我又到東京去訪問,是為了台灣電力及『紅毛土在台灣』等文獻收集。專程去拜訪高木友枝博士的外孫板寺一太郎先生。與他暢談了有關高木友枝博士的點點滴滴,
回到台灣以後,台北帝大歷史研究小組知道我對高木友枝博士的歷史有興趣,要我參加小組,並要我寫有關高木友枝博士的歷史,我認為在『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中的高木社長,只是他一生台灣電力的一部份,不足以表現他的全部。
因此,又寫了信給板寺先生,請他提供更多資料。也更進一步研讀所收集的資料,重新寫高木友枝博士。在那一天的訪問中,很幸運的看到黃土水的高木友枝博士的石膏塑像,那麼近可以同時觸摸到兩個傑出人物,黃土水的傑作在台灣被廣受注目,是非常熱門的藝術收藏品,我看到時之興奮,可想而知,幾乎馬上想到,請板寺先生替我拍一張照片,也不能免俗的要求與塑像合照,看到塑像的同時,就有重寫高木博士念頭。
此雕像塑於1929年,是黃土水一生最後幾件作品之一,也是最成熟的,但少有人知道收藏在何處(註1)。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台灣,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日本時代, 林炳炎, 科技史與文化 | 35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30 日 14:47
2005年元月13日收到高木友枝博士的外孫板寺一太郎樣的信,提到他寫信給杜祖誠先生,但沒有收到他的回信,對他的近況感到「心配」。
14日早上就打電話給杜祖誠先生,他牽手說他「tu著」(台語音似乎是賭),她把電話轉給他,在電話中我說我是台電林,他已經忘記有台電林這件事,發現在電話中講不清,我說晚上要去拜訪他,問他可以嗎?他答應我的訪問。下班後趕快去赴牙醫的約,最近為牙痛而苦惱,接受半個多鐘頭的苦刑,拿了藥回家吃晚飯。飯後就往杜家走,天空落水,溼冷不堪。
到杜家直接把板寺一太郎樣的信交給他,他常常忘記我只會台語,日語其實不通,談談,漸漸的我發現他的記憶力還算很不錯,我們可以談一些共同的主題,高木友枝博士,他父親的老師,也談到他今年77,我提到他家所保存的高木友枝博士與山口秀高醫校長的雕像,建議他不可交給別人。
我一向非常關心杜聰明博士的研究,由於杜聰明博士的文書現仍保存在杜聰明博士紀念館(杜家)內,幾年前有一老者替他看管,我問他那老者,他表示已經回去了(往生)。我就建議他是否捐給吳三連史料基金會,由基金會來處理與保存,並公之於世,讓世人能研究,也讓杜聰明博士的業績能成為台灣的公共財。由於他未公開讓研究生使用此材料,造成清華大學的研究生之論文對他有不公平的批評。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台灣,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林炳炎 | 55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28 日 09:21
1996年3月底,我又到東京去訪問,是為了台灣電力及『紅毛土在台灣』等文獻收集。
我專程去拜訪高木友枝博士的外孫板寺一太郎樣。與他暢談了有關高木友枝博士的點點滴滴,回到台灣以後,台北帝大歷史研究小組知道我對高木友枝博士的歷史有興趣,要我參加小組,並要我寫有關高木友枝博士的歷史,我認為在『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中的高木社長,只是他一生台灣電力的一部份,不足以表現他的全部。
因此,又寫了信給板寺先生,請他提供更多資料。也更進一步研讀所收集的資料,重新寫高木友枝博士。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台灣,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台灣藝術家, 台電設施之歷史觀光, 日本時代 | 66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24 日 11:13

左圖:山口秀高校長(1866~1916)胸像,北村四海(1871~1927)作。右圖:高木友枝博士(1858~1943)胸像,北村四海(1871~1927)作。(兩圖都可點選再放大)
北村四海 KITAMURA, Shikai 1871-1927 長野県の生まれ。本名直次郎。父親は宮彫師北村正信。島村俊明に木彫を、小倉惣次郎に塑造を学ぶ。1895年美術協会展に《神武天皇像》を出品し一等賞受賞。98年13回彫工会で三等賞、99年美術協会で二等銀賞受賞。1900‐02年渡仏、パロに学び西欧の伝統的な大理石彫刻を日本に伝える。以後、大理石による裸体像を得意とし、08年2回文展《春・秋》、15年9回文展《イヴ》で三等賞を受賞した。19年帝展彫刻部審査主任をつとめる。 [cat.no.118](出處)
921集集大地震過後2個禮拜,台灣電力公眾服務處的尹股長打電話給我:「聽說你知道台灣電力的歷史?」「誰說的?」「我們處裡的劉專業工程師說的,我只查到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是松木,但我不知道有高木這個人」「第一任社長是高木友枝博士,接高木的人是遠藤達社長,然後才是松木幹一郎社長,請問妳為何問這些?」「台北市政府的Taipei Recovery英文雜誌社的MR. Curtis Smith(史康迪)要找知道高木的人」「是的,我知道高木社長」就這樣與史康迪在電話中交談起來,原來他正在找日本時代在台北的銅像或大理石像資料,而我曾在當時的《台灣建築會誌》上讀到一篇銅像介紹文。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台灣,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台電設施之歷史觀光, 日本時代 | 9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23 日 11:59
歸類為 台灣, 美援 | 13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23 日 11:39
国家科学委員会は、台湾民主紀念館(もと介石廟)に8月3日登場した「2007科学フェア:科技台湾驚嘆号」特設展では台湾製造王国勝利のポイントを回顧し、同時にユニークで様々なテクノロジーを展示し、人々は先を争ってこれを体験した、と報じました。私は昨年10月、清華大学の吳泉源教授の依頼に応じ、電力水利建設の基礎の事項を担当す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ました。しかし頭部の手術を受けたため、友人の黃智偉氏にお願いし、その部分を担当して頂きました。この種の展示会は、展示項目が多いのに空間が限られていたため、文字数は数千字のところを数百字に縮小し、展示できた人物画像などもまた縮小せざるを得ませんでした。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台電設施之歷史觀光, 林炳炎 | 13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23 日 11:37
I S B N:9579705984
作 者:林炳炎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社:林炳炎
出版日: 目前尚無資料
圖書分類: 工程學
定 價:NT$ 800 元
會員價: NT$ 720 元
意者請洽三民書局: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出版著作, 林炳炎, 紅毛土 | 11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23 日 11:36
I S B N:9579418004
作 者:林炳炎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社:林炳炎
出版日: 目前尚無資料
圖書分類: 土木工程
定 價:NT$ 450 元
會員價: NT$ 405 元
意者請洽三民書局: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出版著作, 林炳炎, 紅毛土 | 2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23 日 10:54

欲購本書,請洽:
簡介(原載於 遠流 台灣元氣村-大廟口 網站):
當混凝土學術界內、外的朋友看到此書時,會非常訝異於此書的內容與他們主觀的認知有相當的距離,到底一個學院外的技術史遊戲者,抱持何種意識形態在處理紅毛土(水泥/混凝土)技術史?
個人在很奇怪的因緣陷入台灣史的漩渦而不能自拔,發現「火山灰混凝土曾在台灣電力使用」,為了追尋這句話的真正樣態,花了16年以上的時間在日本與台灣的 圖書館挖掘,先後完成《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與《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最後,總算把「火山灰混凝土在台灣」的 技術史弄清楚。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出版著作, 林炳炎, 科技史與文化, 紅毛土 | 32 回應 »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23 日 10:52

欲購請洽:
本書章節紹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研究概況
此外可參考兩篇2002年新台灣新聞週刊的訪問作者文章: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歸類為 出版著作, 台電設施之歷史觀光, 林炳炎, 科技史與文化 | 180 回應 »